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5月0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因“教育功能”义无反顾,期待“未来发展”多元化——

家长认可成青少年击剑市场热的催化剂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5月08日   08 版)

    左膝跪地、右腿曲蹲,把双臂环成一个半圆,加上手指的固定,老李熟练地把自己调整到像三脚架一样“稳定”,然后按下手机上的录像按钮,对准赛场中最高的比赛台,镜头中,儿子李允珩正在为团队争取2017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唐山站U14男团比赛的胜利。而台下像老李一样举着手机或DV的家长,专注度丝毫不亚于台上持剑的孩子。

    在5月5日~7日的3天中,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180家俱乐部的2500名击剑选手聚集在唐山南湖国际会展中心,5个大型展馆中共有91条剑道同时开赛,金属剑磕碰的声音、选手获胜的嘶吼凸显了比赛激烈的气氛,但场边抹着眼泪的小选手和他们堆在击剑包旁的作业本,又让比赛的大众与青少年属性得以展现。

    “体育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和规模化。”在从中国击剑协会取得联赛独家运营权后,盛力世家CEO李胜希望将这两个因素体现在新赛季的比赛中。3月底在昆山举行的首站赛事,即首次实现了花剑、佩剑、重剑3剑种在101条剑道上同场竞技的场景,3天比赛,现场人流量超过1万人次,其中不乏大量陪同孩子参赛的家长。一个孩子身后跟着三四个大人十分常见,家长的热情让同为“疯狂家长”的李胜感到惊讶,“以前的比赛通常会把剑种拆开,交由几家俱乐部承办,每个俱乐部承办规模也就六七百人,所以很难产生轰动效果。虽然是小众项目,但现在击剑已经展示了其市场需求。”

    “五六年前,孩子参加全国比赛也就百八十人,这两年一下就遍地开花,练的人多了,赛事也多了。”儿子李允珩练习击剑已经7年,中国击剑市场温度的变化切实反映在一家人的生活中,老李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孩子小学一年级时在北京喜欢上击剑,刚练了一学期,举家搬到上海后竟没了训练条件,“我们自己找教练,去蹭体校专业队的课。”为了延续孩子的爱好,老李已经习惯在浦西和浦东间一趟趟往返。但现在,“仅是上海俱乐部之间的邀请赛每月也不下10场。”

    义无反顾的支持,更源于老李在儿子身上看到因练习击剑而产生的改变。“前几年,他主要靠荣誉感维持兴趣,觉得是一种被学校和社会认可的方式,但现在击剑已经成为他的习惯。”老李注意到,正确面对失败是儿子成长的标志,“原来他比赛的轨迹常常先扬后抑,有了败绩或遭遇误判就越打越差,还哭鼻子、发脾气,但这几年在队友和教练的帮助下,他学会在比赛中调整状态,无论胜负都很少影响到之后的发挥了。”

    击剑的教育功能是很多家长愿意长期投入的原因,甚至为以身作则,也有家长成了孩子的队友,来自山东青岛的U10男花选手侯奕辰,这次正是和妈妈赵君一同出征。4年前,赵君让儿子侯奕辰练习击剑,在这个80后妈妈眼中,这项兼具对抗和优雅的绅士运动对于孩子人格的塑造大有裨益,但练习的枯燥和剑戳在身上的疼痛让儿子对击剑失去了兴趣,“我想告诉他勇敢,但我自己得先知道他要面对什么,怎样才能勇敢。”于是,全职太太赵君亲自投入到击剑训练中,和孩子一起参加训练与实战,2016年,母子俩一起走上了赛场,过去一年的联赛中,侯奕辰的排名连续上升了40多位,赵君也在2016击剑联赛上海花剑站中取得成人组第六名,“晚饭后,别人家去散步,我和儿子会穿着击剑服在小区里练习”,尽管这种新颖的亲子互动会为赵君招来异样的眼光,“孩子练习击剑大家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但女性学击剑还不够普遍。”

    击剑改变的不仅是赵君。“为了听懂儿子在说什么”,老李买了大量击剑的专业书籍,自己渐渐成了击剑迷,社交圈子也因此起了变化,“很多家长因孩子练习击剑成了朋友,现在我们休息时间基本都是几家人聚一起。”话题从击剑延伸至孩子的未来,“不少有条件的家庭会送孩子到美国、欧洲打比赛挣积分,这对申请当地好学校有所帮助,如果中国的击剑赛事能与国际接轨,无论在积分上挂钩还是与国内高校对接,都会为喜欢击剑的孩子打开一扇通向未来的门。”

    在中国国家重剑队教练杜智山看来,无论是对接高校还是与国际接轨,都要求中国击剑市场更专业且更规范,“俱乐部是中国击剑市场未来的趋势,当更多高水平教练参与、市场投入更大,击剑的底座也会越来越扎实,如果在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能做到有序,尽快出台细致的教学大纲,保证俱乐部的水准,相信过几年中国会出现更多的雷声。”

    杜智山提及的专业化道路,在李胜看来具有可行性,相较传统在少体校从事击剑专业的孩子而言,现在俱乐部的孩子发自内心热爱项目的比例略高,“竞技体育选材中,兴趣不容忽视。”观念的转变同样发生在家长身上,老李表示,如果儿子有幸收到专业队的橄榄枝,他并不排斥让孩子成为专业运动员,“击剑运动员通常要16岁后的表现才能真正反映其潜力,这个年纪基础教育已经完成,我们并不反对他放弃传统、体会不一样的生活,努力让人生在某个地方闪光过,其实击剑和学习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两条路。”    

    本报唐山5月7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5月08日 08 版

U20国青竖旗之战剑指东京奥运
家长认可成青少年击剑市场热的催化剂
新一届中国女篮从重树作风开始
中超赛场“无头公案”本周待解
幼儿体质下滑已不容忽视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