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6月0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男子被困珠峰 别急着指责“见死不救”者

宋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6月08日   02 版)

    在处于“生命边缘”的情况下,如果经过的人将氧气给被困者,很可能是一命换一命,在极端条件下“见死不救”,既不需要承担道德责任,更不应该遭受无端的指责。

----------------------------------------------------

    近日,一则“男子登珠峰倒地,上百人经过却无动于衷”的新闻引发了热议。事发在5月21日夜晚,夏尔巴人桑吉和他的巴基斯坦客户阿卜杜尔,倒在珠峰海拔8600米处的雪地上无法动弹,他们刚从珠峰峰顶下来,氧气瓶内氧气已耗尽。救援者莫里茨表示,他对人性的冷漠感到失望,对某些公司的虚伪感到愤怒。(红星新闻6月7日)

    在各种“倒地无人救”的新闻中,几乎每一次外界的评判,都会指责旁观者无动于衷、人性冷漠,可在一些极端条件下,如果还用这种惯性视角来看待,那么就会很难分清是非。按照人道主义的观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肯定是首要选择,但具体到“男子登珠峰倒地”的事件,旁观者不救,是有现实的困境;救了,也无须拔高。

    选择“无动于衷”“人性冷漠”等字眼,描摹出的明显是一幅对错立断的场景,然而,它却忽略了“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如果在一般的环境中,“无人救援”肯定是一种社会问题,自然该遭受指责,可此事恰恰发生在8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上,由于缺氧、严寒、山路陡峭有积雪等因素,加之七八级乃至十级以上大风的恶劣环境下,即便是专业的登山运动员,也无法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如果这时候不假思索地选择救援,不仅对被困者无益,反而还会加大施救者的风险。

    我看过一篇关于登山的文章,里面有一段写道:“沿路有很多尸体,因为低温保存完好,就像还活着一样,但是登顶的人不会去多看一眼,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影响自己的节奏,并很可能致命。”对于登山者来说,在普通山峰进行施救尚且困难重重,更不用说在海拔8000多米的高寒地带。

    处于“生命禁区”,任何一次救援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救人能够成功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如果我们把表达置换一下,改为“男子登珠峰倒地被困,上百人施救无果”,这会是怎样一种效果?更多人会不会又觉得集体施救的代价太大?同理,在此事中,很多标榜人道主义的人就是将道德的支配力过于拔高了,在他们看来,“救人是天经地义,不救才是人性的冷漠。”

    这当然不是冷漠,在处于“生命边缘”的情况下,如果经过的人将氧气给被困者,很可能是一命换一命,在极端条件下“见死不救”,既不需要承担道德责任,更不应该遭受无端的指责。

    目前外界对于此事的看法,多是站在一般角度来评判这样的极端个例,进而站在道德高度,标榜一种所谓的“人性光辉”,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道德绑架?它非但不是一种良知的回归,反而更像是误导。别总是认为无人施救就是社会和人性的冷漠,也别总是拿着“人道主义”说事,绝地救援的前提,是量力而行,而尊重人道主义的基础,是拒绝道德绑架。

宋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6月08日 02 版

我一直在清理高考的遗产
信息公开条例修订要减少“不公开”的尾巴
房贷利率浮动不宜搞“价高者得”
环保警察剑出鞘 谁还再敢阻挠执法
男子被困珠峰 别急着指责“见死不救”者
捕捉青蛙受罚 放飞萤火虫何以无人管
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