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音箱成AI交互入口 数据共享仍存挑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 实习生 王旭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6月13日   10 版)

    在人工智能概念火热的今天,再也没人会忽视语音交互的入口意义,尤其是那些对智能家居一直心存期待的创业者,以及开发者。

    近日,苹果公司在开发者大会上推出HomePod智能音箱。虽然在苹果的官方宣传口径中,音乐和音质才是HomePod的侧重点,甚至希望像当年的Ipod一样改变音乐交互方式,但在Siri的支持下,未来苹果也可能加入语音智能的“入口争夺战”。

    随着近两年亚马逊Alexa、微软cortana,以及Google Assistant等语音交互产品在智能音箱上的落地,语音智能所带来的交互方式革新,成为许多科技想象的落脚点。在开发者的设想中,小小的音箱可以成为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家居等宏大设想的入口和纽带。

    2014年推出的亚马逊Echo已经实现千万级销量,国内的科大讯飞、小鱼在家等智能语音公司也开发了自己的产品。Homepod和它的前辈们,以及后来者,能像iPod一样,引领一次新的交互方式革命吗?

    争夺家庭中心

    科技公司对家庭中心的争夺早已开始。在智能音箱之前,电视、路由器、空调甚至冰箱,都成为一些科技公司构建“智能家居生态网络”的选择。例如,当年刚开始推出路由器等产品的小米,就曾大谈入口逻辑,此后小米生态链企业也生产了许多家庭数码设备,从而形成独立的生态链。

    此外,也有一些科技公司尝试在家电中加入WiFi模块,让消费者可以用手机App控制,甚至通过家电设备的连接,实现更多功能。例如老牌家电企业创维集团,在2015年成立了智慧家庭发展部,希望通过40余款智能家电设备,实现家庭安防、健康医疗、照明系统、体感互动娱乐等多项功能。

    不过从市场反响来看,这类智能家居生态似乎没有找到消费者的痛点,反倒让控制程序更加复杂,所以智能家居的设想虽然美好,但并没有受到市场的追捧。直到智能音箱这个新物种出现,并且在国外火热流行起来。

    过去两年,由亚马逊推出的智能音箱Echo和语音助手Alexa在美国大获成功,一共卖出超过1000万台。2016年5月发布的Google Home也在销量上涨的同时广受好评。一年后,微软也发布了与哈曼卡顿联合打造的Invoke智能音箱,其中嵌入了微软研发的人工智能助手Cortana。

    一向善于学习美国经验的中国科技创业者,也在智能音箱领域迅速跟进。2015年5月,科大讯飞与京东智能联手推出了双方合作的首款产品叮咚音箱。4个月后,国内多媒体音响企业漫步者联合阿里智能推出“智能云音响”产品。

    “智能音箱提供的是一种完全解放双手的交互方式,适用于很多生活场景,提供一种自由的交互体验。用户不需要依赖于某一个设备,也不用付出太大的交互成本。”由科大讯飞和京东集团合资创办的灵隆科技总经理魏强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能听会说”的智能音箱,比电视、路由器等设备在家庭生活中更便于使用。

    今年上半年,叮咚音箱公布了自己的国内语音用户大数据分析结果:截至6月,叮咚智能音箱的整体销量同比去年增长28倍,有68%的用户是已婚家庭用户;每天17:00~22:00是叮咚使用高峰,主要使用的功能包括闲聊、控制家居、搜索电台等;用户使用叮咚控制家电频率最高的前5名品类分别是:插座、窗帘、加湿器、灯、空调。

    “我们在后台还看到上午9:00~11:00用的比较多的是老人喜欢的戏曲节目,晚上8点以后讲故事、听音乐的功能用得比较多。”魏强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很有“家庭意义”——不仅连接了其他家电设备,也让老人、小孩动动嘴巴就能听到自己喜欢的音频内容。

    先做音箱还是先做智能

    虽然许多企业都看上了智能音箱在未来智能家居中的作用,但当下却有着两条不一样的路径:有的企业更看重智能音箱的智能属性,希望小小的音箱可以承载大大的人工智能计划;有的企业更看重智能音箱的音箱属性,认为先做好音箱让人接受更关键。

    苹果选择了后者。在苹果WWDC2017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主旨演讲中说“我们想要重塑家庭音乐”。会后,业内普遍认为,苹果的Homepod音箱首先专注于音乐,而不是Siri背后的人工智能。

    库克的表态引来了科技界的两种声音:支持者认为当前的智能音箱产品所能提供的服务还很有限,所以先做好音箱本身才是对消费者负责;反对者认为智能音箱更远大的价值在于成为未来人与AI的交互入口,苹果的选择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支持者的证据是,以亚马逊Echo等为代表的智能音箱的表现并没有非常惊艳,甚至滥用了“智能”的概念。美国市场统计机构Creative Strategies和征信机构益博睿(Experian)的调研显示,Echo使用最多的功能分别是音乐播放、控制灯光、闹钟;用户至少尝试过一次的功能中,排在前三个是闹钟(85%)、音乐播放(82%)、新闻播报(66%),而一直作为宣传重点的“叫车”服务,体验比例仅为6%。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智能音箱在音乐功能之外,还应该成为智能家庭的交互入口,以此控制其他家电,实现家庭环境内的智能交互。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分析,因为当前智能家电还没有那么普及,消费者也还没有将普通家电更换为智能家电的旺盛需求,所以当下首先看重的是音箱的基本功能。但刘兴亮也指出,语音是未来人机交互最好最方便的形式,而智能音箱就是最佳的入口。

    不过他也指出了智能音箱在中国市场的特殊性:相比于美国,音箱在中国并非刚需,大多数中国家庭对音箱的音质好坏、是否联网并没有明确要求;各地方言差异大,导致中文语音的远场准确识别依然是一大挑战。

    作为国内智能音箱企业的负责人,魏强表示人工智能的交互方式也必须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为基础。“强调入口、人工智能,是对企业的价值,但只对企业有价值的话是无法推广的。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要有用户价值,用户要愿意使用这个产品,这是所有产品价值的基础”。

    生态开放与数据合作成难点

    在音箱还是智能的路径选择之外,智能音箱的长远发展还取决于科技企业间的生态开放和数据合作。

    在今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支持语音交互的智能产品大出风头,通用电气推出了兼容亚马逊Alexa的电灯,LG推出了可以用语音控制的智能冰箱,就连三星的吸尘器都能听得懂“人话”。用语音向机器发布指令的智能设备似乎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但相互之间难以连通的事实也阻碍了更加智能的时代到来。

    “智能音箱作为一个家庭人工智能交互的切入点,它首先要做的是打动用户,其次要提高用户活跃的广度和深度。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在产品端和交互端进行打磨,更需要对服务内容本身进行优化。”魏强表示,谷歌、亚马逊等平台型科技企业拥有较为完整的生态,在开发智能音箱后,可以通过与外部企业合作,建设更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体系。

    中金公司研究部2月的报告以亚马逊的智能音箱Echo为例,指出智能音箱已经从早期用户的小众圈子进入大众市场,这不仅归功于语音助手平台Alexa的语音识别技术优势,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应用使其可为普通家庭带来实用价值是更为根本的原因。

    该报告引述美国统计机构的数据称,音乐流媒体和图书、家庭自动化、新闻和播客等,成为Echo最经常使用的第三方应用。目前,亚马逊向超过12000个应用开放了语音助手平台,其中也包括游戏应用和亚马逊的合作商户,比如餐厅或比萨店。

    或许是学习了亚马逊的经验,去年6月,灵隆科技联合京东智能与滴滴出行、百度、京东到家、中通快递、e袋洗等服务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叮咚音箱的开放平台在去年10月上线。目前,该开放平台已聚合喜马拉雅FM、中通快递、京东商城等150种第三方服务。

    “叮咚正在做的开放平台,就是将所有的服务都接进来,让所有的设备有一个公用的入口,但是需要时间,需要行业之内的相互配合。”魏强说,智能音箱产品本身的竞争还只是表象,本质还在于通过准确的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

    而要实现这个深层次目的,不同平台间的数据合作就成了必须去做的事情。但不同平台间的数据合作,从来就不是易事。

    对于数据的共享和利用,刘兴亮想起了前不久刚刚被监管部门叫停的“菜鸟顺丰数据争夺战”。他认为,未来更多的技术进步建立在数据开放共享基础上,但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间容易争抢数据,开放合作也更加艰难。

    他建议,主管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权属和使用界限,从而方便企业间基于数据展开更多的跨界合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 实习生 王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6月13日 10 版

“移动出行+共享充电”抢滩新风口
音箱成AI交互入口 数据共享仍存挑战
面孔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