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来自韩美有关“萨德”问题的消息很多,不断冲击着中国的舆论和中国人民的心理底线。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8日与国务卿蒂勒森、国防部长马蒂斯等核心高官及参谋一起就文在寅政府决定先环评再部署“萨德”进行了讨论,对此,青瓦台高官次日就“萨德”争议表示,韩国政府无意从根本上改变韩美同盟之间约定的事项。韩国新任防长提名人宋永武所谓的买下“萨德”的议案重新抬头,等等。围绕“萨德”问题的争议似乎变得越来越复杂,形势越来越严峻。
文在寅政府在“萨德”问题上的三种选择
文在寅政府今后如何处理“萨德”问题,将被国际社会所关注,对他来说或许是一个痛苦的抉择。不管问题有多么复杂,一般来讲,不外乎有以下三种可能性:
一是完全按照中方提出的要求,撤除“萨德”系统。客观上,在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下,韩国存在一定的支持部署“萨德”的民意,特别是来自现有韩美同盟机制的压力。朝鲜战争结束以来,韩国军队的战时指挥权至今尚在美军手中。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当政期间,已经与美方达成协议将战时指挥权适时交还韩方,后来,保守的李明博政府和朴槿惠政府将此期限相继延期。所以,在朝韩互信远未建立、同盟机制压力与日俱增的背景下,文在寅似乎很难做到撤除“萨德”。冒着与美方翻脸的风险,文在寅恐怕不敢。
二是完全满足美方的要求,继续完善“萨德”系统的安装,由着美方自由地使用。如果这样,中韩关系将毫无疑问地继续恶化,建交25年来逐渐奠定的中韩关系基础将销蚀殆尽,不仅韩国经济必然遭受重创,而且韩国在半岛和东北亚的战略生存空间会受到严重的挤压。
三是以拖待变,试图寻找最有利于韩方的机会。“萨德”是战略武器,不仅会直接威胁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安全,还会打破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在理论上来说,文在寅政府很难找到使中俄与美韩都能接受的某种平衡方案。所以,文在寅只能等待和找到最有利于韩方的机会。显然,这种选择的可能性最大。
文在寅政府或在“萨德”问题上玩“太极”战略
根据韩国《环境影响评估法》及施行细则,环境影响评估分为小规模环境影响评估、战略环境影响评估和正式环境影响评估,一旦成为正式环境影响评估对象,可能将需要两年左右时间。青瓦台6月8日发布消息说,“萨德”部署用地属于“正式环境影响评估”对象。韩总理办公室8日当天成立了跨部门联合工作组,将对疑似逃避环境评估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追加调查,同时商讨实施适宜的环境评估等。
韩政府启动环评程序,延缓了“萨德”系统的实战部署,实现了以拖待变的目的。但是,未必对中国肯定有利,如果环评未通过,最终撤除“萨德”,当然是中国希望看到的结果。如果环评通过,那么部署“萨德”就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将来更难拆除,反而对中国更为不利。所以,环评是一把双刃剑,文在寅政府可能是在玩“太极”战略,中国应该严防在“萨德”环评问题上被忽悠。
韩国总统文在寅6月11日提名5名部长人选,其中国防部长提名人宋永武引发关注。韩国《中央日报》11日称,宋永武在大选前曾公开表示,韩国军方可以考虑拥有“萨德”并自主运行,这意味着韩军可从美购买“萨德”,“中国反对萨德的理由就会消失”。显然这是一种错误想法,因为不管哪方运行,在韩部署“萨德”就势必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实质性威胁。况且,韩军购买“萨德”自主运行的方案是很不现实的,因为一是“萨德”技术不是韩国自己开发的,在技术上还必须依靠美国;二是韩国还没有从美国手里收回战时指挥权,也就是说,韩国无权指挥实施“萨德”的实战操控;三是美国不可能将“萨德”尖端技术转卖给韩国。因此,这一方案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忽悠。
中国应对韩国持续施加足够大压力并给以战略引导
自文在寅就任总统以来,韩国在“萨德”问题上的政策走向就成为中国舆论关注的焦点。由于朴槿惠政府不顾中方的反对执意部署“萨德”,使中韩关系跌至1992年建交以来的冰点。因此,不少中国人对文在寅政府充满期待,并希望能够推翻朴槿惠政府引“萨德”入韩的决策,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现实是不容乐观的,任何一个国家战略抉择的改变需要外部推动力,或者说外部压力。对文在寅政府来说,无论是部署或撤除“萨德”都会面临来自韩国国内和国外的反对与压力,这就要看哪方的压力更大,文在寅应该选择牺牲压力比较小一方的利益。
因此,中国应联合俄罗斯制定周密的反制战略来应对“萨德”,必须综合使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实力,施加足够大的压力,才有可能推动文在寅政府改变战略方向,才会出现解决“萨德”问题的可能性。现阶段或短期内最现实的目标是迫使文在寅政府调整政策,既不公开撤消也不实战部署“萨德”系统,将“萨德”冷冻起来,使其成为“植物人”,待时期成熟之时,再正式撤除,同时警告韩国在战略上切不可忽悠中国。“萨德”问题正考验着有关各方的实力和耐力,是一场战略和意志的较量。
(作者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朝鲜半岛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