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在本周的议息会议上将决定再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目标区间将达到1.00%~1.25%的水平。这将是美联储2015年12月结束近零利率政策以来的第四次上调。此举也将给中国带来一定压力。
今年年初,美联储偏好的衡量物价压力指标打破了5年来的停滞格局,显现出或可实现美联储2%通胀目标的一些迹象。这部分要归功于外界对特朗普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抱有期望。但半年来,除了工资水平略微增长之外,至今特朗普的经济议程仍缺乏进展。当前,美国一系列的通胀数据出人意料地疲软。6月12日,在规模达13.9万亿美元的美国通膨保值债券(TIPS)市场上,10年期TIPS与指标10年期公债利差稳步缩窄至1.77%。该利差是衡量投资者对通胀预期的指标。根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当天公布的数据,5月的通胀预期降至数月以来的新低点,这显示达到美联储2%通胀目标的时间可能比此前设想的更长。随着近期美国物价上涨速度下滑,只有11%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通胀率今年会连续3个月达到或超过美联储2%的目标,而在3月作出这一预测的受访者比例高达42%。美国国内年初的那种期待已经不再强烈。且在近期,油价已连续3个月下降,这进一步拖累了物价上行的动力。物价的低速增长对经济不利,因为企业无法提高商品和服务价格、薪资难以增长、投资者回报也较低。
各国决策者将年通胀率定在2%,认为这是促进商业和消费开支健康增长的最佳水平。特朗普认为,自其当选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向好。6月1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表示,自去年11月8日他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以来,道琼斯指数上涨了16%,纳斯达克指数涨幅则达19.5%,美国失业率下降至4.3%的水平,新增工作岗位达60多万个。这也是美联储可能在6月13日至14日的会议上决定加息的原因。《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尽管之前作了3次努力,但加息未能达到给美国金融市场降温的预期效果,美国股票上涨突破纪录,债券收益率下滑,这使得借贷行为可能进一步变热,市场投机活动将会更加活跃。而这与美联储加息的预期相违背。
理论上,融资环境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导管,当美联储上调利率时,融资环境应变紧。但当前,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降至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许多家庭和企业的借款成本正在下降,显示了美联储试图推高这一成本的努力没有成功。美联储官员解释称,其政策与市场环境之间出现这种背离的原因,是因为政策举措对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会有一定滞后。如2004年至2006年间,尽管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了4.25个百分点,但当时的融资环境仍保持宽松。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则认为,这不是美国经济自身的原因。伯南克称,这种背离是快速发展的亚洲国家纷纷把通过贸易顺差积累的美元储备投入美国国债,而导致的“全球储蓄过剩”现象,导致美国长期借款成本维持在低位。这种宽松的融资环境,助长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导致2007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
许多经济学家和央行官员表示,美联储几乎无法控制这类事态的发展。欧元区和日本所采取的激进央行刺激措施,拉低了欧元区和日本的借款成本,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开始寻求美国政府债券以获得更好的回报,从而推高了美国长期国债的价格,同时压低了收益率。与此同时,市场对特朗普政府将推出促增长税改措施的预期开始降温,美国国债收益率随之下降。接受彭博社调查的43位经济学家认为,尽管通胀前景明显下滑,但美联储还会在2017年加息两次,并在年底前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彭博社在6月5日至8日进行的这次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会在本周三开始的为期两天的会议结束时以及9月各加息一次,然后在第4季度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美联储前理事斯坦称,由于3次加息后美国的金融环境仍很宽松,美联储不太可能放弃维持加息的计划,即便面临低通胀也不太可能放弃。投资银行高盛的一份报告认为,对于美联储关注的就业和通胀这两大目标而言,在3月的会议之后,这二者之间的分歧就越来越大,给美联储在进一步收紧政策的决策问题带来更大挑战。但报告认为,除非比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决议早几个小时公布的CPI数据极差,否则加息就是板上钉钉。报告预期本周FOMC会议之后的政策声明中会出现的几个变化:“3月消费价格下滑”将替换为“通胀今年来有所放缓”,以反映4月核心CPI低于预期;对经济增长的预估调整为经济活动“似乎有所提升”,同时会提到家庭支出“似乎在加速”。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影响相对较小。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的朱民在去年表示,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美联储加息对于中国的影响较小。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未完全开放,而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溢出效应,从贸易渠道来说,对美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市场也预计中国政府会做出一定反应。路透社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如果美联储本周加息,一半多一些的中国金融市场交易商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很有可能会提升短期利率,以抑制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压力和资本外流。在3月,美联储宣布加息几个小时后,中国央行就宣布将7天期、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利率分别上调0.1个百分点。路透社的调查还显示,交易商预期中国此次上调利率的幅度将会更加温和,而且仅局限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他们不预期中国央行将上调贷款利率。但中国央行在控制债务水平和抑制资本外流方面也处在两难境地。一方面,央行希望上调利率给投资热降温,另一方面,央行又不希望大幅收紧货币政策进一步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构成冲击。美联储再加息会加剧这种两难境地。
本报华盛顿6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