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没想到,第一次见到群众交口称赞的“廖书记”,竟是在殡仪馆的遗体告别现场。
老何全名叫何荣梁,是福建省政和县铁山镇大红村村民。3月24日,老何起了个大早,为的是到殡仪馆送别廖俊波。然而,老何在此之前从未见过廖俊波。
“虽然我与廖书记没有直接来往,但他在政和的这几年,干了很多实事。”何荣梁说,当地老百姓都认为,他是个难得的好官。因此没见过面,也一定要来送他一程。
为了表达对廖俊波的感激,老何特意写了一副挽联:主政政和四年间,施展才华天地新,光荣梦想不空谈,俊波书记美名扬。
老何告诉记者,在当天的悼念现场,1000多副挽联挂满了殡仪馆主礼厅。由于前来悼念的人很多,单是遗体告别仪式就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一些和老何一样从政和县赶来的群众,在主礼厅外拉起横幅默默落泪。横幅上写着:“廖书记一路走好,政和人民感谢您!”在他们当中,有不少都是在廖俊波发生事故的第二天就奔来为他守灵。
老何说,廖俊波任县委书记后,政和县的县城面貌、医疗教育、交通条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6年前,在这座深居闽北山区的偏远小城,交通闭塞,工业薄弱,发展长期滞后,当地连有红绿灯的路口都没有。由于长期在全省县域经济中排在末位,政和被戏称为“省尾”。时任正和县住建局局长的卓陈庆依然记得在陪同廖俊波调研期间,当了解到受当地城市功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的限制,本地人宁愿选择到隔壁县区发展也不愿留在政和时,廖俊波一改往日的和颜悦色,眉头紧皱,一言不发。
“建一个有归属感的城市。”廖俊波对百姓许下了庄严的承诺。
到任第一年,政和就启动了31个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26.3亿元。随后的每一年,政和都有至少30个城建项目在建,年度完成项目投资在15亿元以上。主街改造、市民广场、文化中心等项目相继竣工,珠山湾、解放、同心等10座大桥相继建成。
刚到政和不久,廖俊波就听说,当地人对本地教育质量不满意,有条件的都把孩子送到建瓯或南平就学。
很快,廖俊波就带上教育局同志夜访政和一中。政和一中校长魏明彦回忆说,“书记一间间教室走过去,看得很仔细,一直待到9点半。”
2012年,政和遇上了极寒天气,当时一中有1200名住宿生,但学生宿舍仅能容纳100人,剩下的学生都零散租住在学校附近的民房里。
廖俊波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下决心筹措资金新建学生宿舍。如今,政和一中的1200名住宿生都搬进了崭新的学生宿舍。
此外,每年在福建省高考生的摸底考试过后,廖俊波都会来到学校,跟毕业班老师一起开会分析,提高教学质量。让魏明彦感动又钦佩的是,“廖书记当过老师,深谙教育之道,又对学生们充满感情,不仅提出的意见切实可行,对于我们反映的师资等问题也是想尽办法协调解决”。
在廖俊波的努力下,政和一中的教学环境和师资水平有了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也大幅提高。2014年,政和一中通过了福建省一级达标校验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把孩子就近送来就读。在3月24日的追悼会,一些政和一中毕业的学生或者家长自发前来送别廖俊波。
不仅如此,2014年7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政和分院签约揭牌。政和县医院成为闽北首个实现托管的县级医院,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
老何和很多政和人还有个共同的心愿,希望能通过大家自发捐款的方式,在政和为廖俊波建一座塑像:“既能表达政和人民对廖书记的感激,也能让那些官员明白,为官者就应该学廖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