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6月1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安静地走过逝者空间,看看哪一块墓碑会触动自己。之后,你要写一篇与这位墓主的对话。

请在作为生命索引的碑文上想象

陆晓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6月16日   07 版)

    视觉中国供图

    墓地是用来做什么的?

    传统的回答是:埋葬死者的。传统的墓地设计,也一定是松柏森森的。

    可就像我们吃饭有时并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也可以包含品尝美食、亲友相聚、庆祝成功、建立关系等等功能,我们对于墓地的理解也需要大大拓宽吧。

    对于亲人来说,一方墓碑,一块墓园,让哀思有了寄托的物理场所,让思念有了可以流淌的心理空间。

    对于非亲人来说,在墓园中徜徉,可以瞻仰名人,可以欣赏艺术(我的朋友说,西方很多墓地就是雕塑艺术博物馆),可以看到惊心动魄的历史,也可以感受生命之短暂与脆弱。

    我的学生们,很多都不曾去过墓地,甚至在一些人的想象中,墓地是阴森森的。

    好吧,让我把墓地探访纳入课程。作为一个做生死教育的奇葩老师,我觉得墓地这么好的教育资源,不善加利用实在可惜啊。

    清明前后,我带学生们去了北京的万安公墓,那是北京第一座现代公墓。每一片墓地都蕴藏着故事,而万安的故事,似乎有更多的层次和更丰富的色彩。

    那里安葬着不少名人,也安葬着许多普普通通的“百姓”。

    那里有别具创意的新墓碑,也有碑身断裂、爬满枯藤的荒冢。

    那里有学生们不曾见面的老师,也有一篇篇耐人寻味的生命总结——墓志铭。

    作为一位热爱自己新职业的墓地导游,我早已对路线和活动做了精心设计。

    前半段,我带学生们拜访若干名人墓。“重逢”课本上的作者,他们会嘴里念念有词;“邂逅”所学专业的前辈,他们会露出几分发现的惊喜;那些他们还不太熟悉的人,我便用碑文作为生命的索引,让他们去想象墓主是怎样的人、拥有怎样的人生。

    万安探访的重中之重,是启功先生的墓。

    “作为北师大的学生,你们都知道励耘学院、励耘奖学金吧?”我如此开场。

    是的,他们都知道“励耘”,如同北大学生都知道“元培”一样。但是,“励耘”何来?

    那黑色的、砚台形的墓碑上,刻着启功先生和他夫人的名字及生卒年月,碑身上有启功先生的自撰墓志铭;“砚台”后面,有北师大老校长陈垣先生为启功的砚台题的字“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站在墓碑前,我给学生们讲启功先生的生命故事:我从陈垣先生对启功的知遇之恩讲起——他破格让一个中学生站上大学讲台,而这个中学生也没有辜负他。后来,启功因引用“春色满园”“红杏出墙”而被打成右派,生活拮据,不得不变卖字画。陈垣先生赎回字画送回给启功先生。“文革”中,夫人章宝琛冒死转移启功先生的文稿字画,“文革”结束前,夫人撒手人寰,骨灰荡然。浩劫过去,启功先生与自己的文稿字画“劫后重逢”,万分感动,他坚守自己对夫人的誓言,三十年未曾续弦。1988年,启功先生卖掉一批字画,筹集资金,在北师大设立了一个以恩师陈垣书斋“励耘书屋”为名的“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了解了启功先生的生命故事,再读他写于1978年自撰的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瘫偏左,派曾右……”,学生们向先生深深鞠躬时,会别有一番感受吧。

    “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墓园深处,一块墓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据说,这句话来自维克多·雨果为巴尔扎克致的悼词。

    在这块墓碑附近,我解散了跟在身旁的队伍,让学生“只和自己在一起”,安静地走过逝者空间,看看哪一块墓碑会触动自己。之后,他们将要写一篇与这位墓主的生死对话。把死亡这个生命的隐形伴侣拉出来,“活着”就有了一个坐标。

    有人在碑林中看到那块只写着“妈我们想念您”的墓碑就已经潸然泪下;有人为夫妻合葬墓上雕刻的那两双手紧紧相握而感动;有人站在为自己选中的事业奋斗了一生的逝者墓前,追问自己是否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有人开始思考,将来自己的墓志铭上该写些什么?

    夕阳中,告别墓园中的安睡者,和年轻的学子们走进公墓边的公园,一大片二月兰正在盛放。

陆晓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6月16日 07 版)

墓地探访:思念长河里的一堂生死课
请在作为生命索引的碑文上想象
与刘人文先生三问三答
杰星 你跟我同一年出生
监考无聊不无聊
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