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吴晓东)在丽江、法国巴黎、成都、杭州、上海相继展出后,6月13日纳西族史诗《黑白战争》连环画开始了在北京为期一周的展出。
用“读图”的方式和这部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战争史诗“亲密接触”,让观众为之震撼的是,传统连环画的创作结合纳西族东巴绘画风格带给中国民族民间连环画艺术的新意:笔触细腻、线条灵动、气势恢宏、情节跌宕。
《黑白战争》连环画根据纳西族东巴经书《董埃术埃》改编创作而成,通过展现古代纳西部落为争夺日月星辰而展开的浩大而频繁的战争场面,以及格拉茨姆和董若瓦路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生死恋情,反映了勤劳、智慧的纳西先民对黑暗、仇杀、战争的痛恨和反抗,对光明、正义、自由、和平的追求,同时表达了远古纳西先民的宇宙观、生态观、世界观、人生观、善恶观、荣辱观和价值观。
2014年,《黑白战争》作为民间文学作品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第二年,《黑白战争》连环画展通过评审并正式立项,成为丽江也是纳西族史上第一个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在丽江市古城区文化馆馆长杨红忠的主持下,《黑白战争》连环画展的故事文本由青年作家潘宏义和纳西族作家戈阿干联合改编,绘画创作由杨红忠、曾敏、王寿辉、马文华等汉族、回族和纳西族本土画家共同完成,东巴文书法和篆刻分别由丽江知名东巴文化学者木琛、和品正担任。创作团队从纳西族历史文化、民族风俗、自然景观中发掘资源,对东巴古籍文学脚本进行了再度演绎和阐释,采用连环画图文并茂的特殊艺术形式并配有传统东巴文字,赋予了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民族特色。
纳西族史诗《黑白战争》最早是用纳西象形文被记载在东巴经中,早在上世纪50年代,纳西族女作家赵银棠将其翻译整理并发表,之后,《黑白战争》又以故事、长诗、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和观众见面,用连环画来表现这部纳西族史诗还是第一次。
“连环画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很多人都是看连环画长大的,对它有特殊的感情。”在主创之一曾敏看来,《黑白战争》连环画对于东巴文化的保护传承是一次创新,又是对传统的一次回归,“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系统’,东巴象形文字本身就是图画文字,每一页东巴经书都可以看作纳西先民创作的‘连环画’”。
不同于一般的连环画,《黑白战争》连环画画面由线描画、汉文和纳西东巴象形文字3个部分组成,采用了钢笔线描的表现手法,画面用许多密集的点和线来表现,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和画面的形式美感。“项目立项前创作的作品都是小稿画,由于《黑白战争》连环画展是展览类项目,立项后创作连环画的尺幅就要满足展览的要求,1.5米×1.2米的大尺幅画面加大了创作的难度。”杨红忠说。
继2016年6月《黑白战争》连环画在丽江首展之后,2017年春节,《黑白战争》连环画展走出国门,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巴黎新春中法文化艺术节”活动。
“我们到各地巡展,能更深入地推广和弘扬我们纳西族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东巴文字。”杨红忠说。
和之前巡展不同,除了展出70幅白描画和部分色彩画组成的《黑白战争》连环画作品,此次北京展览还展出了国家图书馆馆藏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典籍,纳西族东巴经、彝文古籍《西南彝志》、纳西族的药典《玉龙本草》等都在其中。同时展出的还有反映纳西族生产生活的实物、图片等,便于观众全面了解纳西族的历史文化。
曾敏注意到了一些可喜现象,现在不光一些东巴文化研究者可以读写象形文字,在丽江的小学里也专门开设有学习象形文字和东巴绘画的课程,定期邀请东巴文化学者去学校讲课,街道上还有针对社区居民的相关培训,“《黑白战争》连环画展将会在下一站昆明告一段落,但是东巴文化传承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