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7月0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我有足够的坚强留下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7月03日   06 版)

    “一个月前,我还没有想好是否留在这里,现在决定,以后就在这里工作了。”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曾燕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年的服务期马上就到了,2016年7月23日,她来到西藏工作。目前,她已经办理了延期手续,准备继续留在西藏。

    “现在是延期一年,但我打算在西藏延期工作一辈子,因为我已经深深爱上这里了。”曾燕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三甲医院,在编人员超过900人。“设备很先进,但真的很缺人。”23岁的曾燕去年夏天从上海健康医学院毕业,放弃了在上海找好的工作,来到这所医院进行志愿服务。

    此前,她有9个月左右的时间是在核磁共振仪的操作间度过的。她的眼睛总是盯着仪器,有节奏地用汉语或藏语喊出两个词: “吸气”“憋气”。核磁室算上曾燕这个志愿者,共有两名技师。上一个病人刚做完检查,她就得冲出操作间,去为下一个病人摆身体。由于另一名技师休假,她曾在长达50天的时间里,独自承担所有日常工作。

    几个月前,曾燕的工作被调整到了普通放射室。她的工作排班分3种:体检班、副班和值夜班。“体检”是专门为体检中心的病人做检查,主要是以拍胸片为主,因为体检一般都有抽血的项目,大多数体检的人“空腹”前来,所以一般都会在12点半以前做完。

    “副班”是从上午9点半上班到下午3点半,中午不休息,保证中午12点半到下午3点半之间有人在,有急诊病人马上处理。

    “值夜班”比较辛苦,周一到周五是从下午3点半开始上到第二天早上9点,周六周日是从早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9点,24小时连轴转,值班的时候一般都是拍CT,拍片,还有“床旁”。

    谈到从自己驾轻就熟的核磁室到普放室值班,曾燕说她想让自己的能力更全面一些。而且,曾燕做了牙齿矫正,戴了托槽,在核磁室工作不太方便。

    “床旁”是指为了方便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又不方便移动的病人,医生推着机器去病房为病人拍片。“‘床旁’对我来说挺困难的,有时候地不平,我连机子都推不动。”曾燕说,她现在已经很熟练了。

    “我就是有点倔,认准的事儿就要做好。”曾燕说。

    曾燕出生在重庆丰都的一个小村庄,她说自己从小是被当男孩养的。小时候,她总和几个堂弟一起玩陀螺。为了做一根好的鞭子,他们不惜冒险去摸山坡上的藤构,而这样的事总是曾燕来做。“因为我年纪比他们大。”她说。

    高中毕业后,曾燕考到上海上大学。父亲支持她学医,说做医生好,以后可以帮衬家里。大学毕业那年,她在学校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老师问她去不去西藏,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我心里从小有个西藏梦”。当时,父亲和她的一些朋友不理解,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去西藏。曾燕说,她骗父亲和爷爷,如果不去西藏,就属于违约, “有可能会被拉入黑名单,以后买房贷款就会贷不到”,才被准许。

    “来西藏当然想家啦,想爸爸和爷爷,我是单亲家庭,妈妈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去世了,爸爸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几个字。爸爸不会用微信,教了他几遍,我在家的时候他会,我一离开他又全忘了。我每3天会给爸爸打一个电话,告诉他我很好,让他放心。”

    曾燕说,有时她想起自己的母亲,眼泪就会忍不住流下来。

    曾燕说,刚来的时候,认识的人少,有时会感到孤独,后来慢慢认识了新的朋友,工作也步入正轨。

    “让自己忙起来,是治愈孤独最好的办法。”曾燕说。

    前几天,一起从上海到西藏参加志愿服务的几个小伙伴服务期满回上海了,他们有的回家,有的回去继续上学,还有的则是参加工作。在送别他们时,曾燕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原来可以互相取暖的人离开了,觉得特别难过。”她说。

    “我有足够的坚强留下来。”曾燕说。

    刚到西藏的时候,语言成了一道坎。有的藏民不懂汉语,她给他们填知情同意书,怎么也解释不清内容,另一边还要操作设备,她常常急得直冒汗。“那段时间很自责,每天都怪自己掌握的藏语太少。”有几次受了委屈,给爸爸打完电话,就在宿舍蒙着被子,一个人哭。爸爸则安慰她:“不要哭,要努力适应和学习。也不要惦记我,家里有姐姐照顾。”

    以前爸爸不支持曾燕留在西藏工作。今年4月,医院人事处处长李瑞找曾燕谈了一次话,希望她能报名参加医院的招聘,通过考核后留在医院。“当时我还没有想好,和爸爸说了以后,爸爸说可以留下,报效祖国”。

    曾燕说,“我觉得报效祖国的说法太伟大了,我能做一点我能做的事就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7月03日 06 版)

“这里是我的希望之地”
“我有足够的坚强留下来”
抢占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战略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