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7月0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我老妈|

小姨在山下喊:四姐,你考上了!

惠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7月07日   07 版)

    语文老师每天在小黑板上抄一首诗让学生背——老妈到现在还能流利地背诵很多,这些诗后来又成了我儿时背诵的经典。在老妈复读的那年,学习氛围浓厚起来。现在成绩优异的人被称为“学霸”,但老妈差不多变成“学呆”了,着了魔似的学习。

---------------------------------------

    收到师范学院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老妈正被漫山遍野的水果香气包围着——高考完的第二天,她就去了二姨工作的园艺场,吃着水果读闲书,等待考试结果的到来。

    那是1980年的夏天,小姨高举着录取通知书在山下喊:“四姐,你考上了,考上了……”小姨激动的声音飘荡在山谷里,一遍一遍地被大山重复着,整个园艺场的人都听到了。

    那是恢复高考的第四年,能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老妈激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用5个月的时间扭转了自己的命运,否则就要去工厂了。

    刚刚恢复高考的两年,在那个鲁东南的小县城里,求学的氛围不是很浓,在老妈1979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时,跟大多数同学一样没怎么用功,差了4分落榜。

    然而阴差阳错,老妈错过了招工的报名时间,只能等来年。这时,一向鼓励孩子学习的姥爷发话了:“你在家闲着还不如去复习,再考一年试试。”

    姥爷出生在旧社会,识字全靠自学,拿着树枝在地上练,后来上了延安抗大,一点点慢慢积累知识。一过完年,姥姥就陪着老妈去中学找老师了。只有5个月就要高考,老师不太想收下她。所幸校长听了老妈的来意后,简单问了几句就让她进班了。

    在迎春花开放时,老妈进了重点班。老师认为老妈是来“打酱油”的,安排在了最边上的位置,平时也不怎么提问。第一次模拟考试,她只考到30多名。知道了差距,老妈开始发奋学习了,下了晚自习还要再学1小时。

    那短短的5个月里,老妈简直成了背书机器。从家到学校大概有20分钟路程,她走路、吃饭都在背题。为了节省时间,她中午就在食堂凑合,买两分钱的豆沫菜吃。96岁的姥姥现在还记得老妈睡前披着衣服在床上背题的样子,放假时谁叫她去玩也不肯。

    为了鼓励她,姥爷把自己唯一的一块手表送给了她。这个少女形成了强大的生物钟,早上不用父母叫,到点就去上学了。

    当时,语文老师每天在小黑板上抄一首诗让学生背——老妈到现在还能流利地背诵很多,这些诗后来又成了我儿时背诵的经典。

    在老妈复读的那年,学习氛围浓厚起来。现在成绩优异的人被称为“学霸”,但老妈差不多变成“学呆”了,着了魔似的学习。

    比她更发奋和辛苦的,恐怕就数农村同学了。班里的前几名都是他们,考上大学的也是农村同学居多。学校每周放一次假,农村同学回来时得带一周的干粮。天气热的时候,要晾在宿舍绳子上,防止煎饼长毛。如果不幸长毛了,他们把毛拍掉,或放到水龙头下冲一冲再晒干,就着咸菜接着吃。

    上学路上,老妈时常眺望着路两边正在疯长的麦田,起风时麦浪滚滚,舒缓一直紧绷着的神经。后来每模拟考试一次,老妈的成绩就能提前几名。那个年代,需要通过“预选”才能参加高考,石榴开花的时候,老妈通过了预选。

    然而她不敢放松,做梦也在背题,直到交上最后一张考卷的那一刻——老妈形容当时的感觉“轻快得找不着北了”。

    这只是她人生路上的第一关,却让年少的她明白,很多事情,谁也不是一出生就会,但是只要下了功夫就能学会。从那以后,老妈学什么都不发愁。

    距离她高考结束已经37年,当年的园艺场早已不复存在,但她仍怀念那时山上凉爽的风和飘香的水果,以及众人羡慕的眼神。

惠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7月07日 07 版)

父辈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始终不知道1977年考了多少分
填报志愿时内心是崩溃的
成年的第一场馈赠
人生在此加速转弯
小姨在山下喊:四姐,你考上了!
那个信封奶奶收藏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