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7月1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我在云南讲新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7月10日   06 版)

    7月6日,地里巴尔·铁力提在泪眼朦胧中挥别了她工作一年的云南民族大学。登机前,她心情复杂,她非常希望能在云南民族大学再工作一年,而远在新疆的一双儿女盼望着妈妈早日回到身边。

    地里巴尔·铁力提是新疆艺术学院的教师,2016年,她作为新疆教育厅内派教师,到云南民族大学学生处教育管理科挂职一年。与她一起的还有19名教师,分别在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高校挂职。

    “我们除了来学习,还要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阳光的新疆人。”地里巴尔·铁力提说。

    半个月前,地里巴尔·铁力提在学校作了一场“我在云南讲新疆”的讲座,纯正的普通话、幽默的语言风格、热情洋溢的维吾尔族舞蹈,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站在这里讲,我觉得责任重大。”地里巴尔·铁力提说,“我代表的不仅是我自己,还代表维吾尔族。”

    一年前,因为“想让自己再充电”,地里巴尔·铁力提主动报名,成为一名到云南的内派教师。

    到云南民族大学后,学校给她安排了舒适的住处,购买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生活用具。学校还有专门的新疆籍厨师,为新疆籍师生制作新疆食品。

    地里巴尔·铁力提觉得师生都十分友善,她很快结交了一批好朋友,常常一起吃饭、聊天、打球、练瑜伽,加上忙碌的工作,很快适应了学校里的生活。

    在云南民族大学学生处处长陈洁看来,地里巴尔·铁力提的到来,加强了学校与新疆学生的交流与联系。

    目前,云南民族大学共有新疆籍少数民族本科生31人,分别在法学院、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民族医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习。他们中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有的学生汉语表达水平不是很高,生活上有困难,上课跟不上、听不懂时,无法及时和老师沟通。

    地里巴尔·铁力提到来后,定期召开新疆籍学生座谈会,建立了微信群。她不时约学生一起吃饭,聊学习、聊恋爱、聊未来;阴雨绵绵的日子,惆怅中想家的时候,她会感同身受地给学生们发微信,叮嘱他们添衣备药;她特别关注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不断和他们沟通;假期回乌鲁木齐,受学校委托,她专门去医院看望一名学生生病中的妈妈。这位妈妈感动地说:“你是每天能看见我孩子的人,你要告诉他不要走错路。”

    尽管地里巴尔·铁力提以“妈妈之心”呵护着远在云南学习的新疆籍学生,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认为,“这种爱和关心不能成为溺爱,要合理地爱。”

    “不能让新疆学生成为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体,这会让他们失去创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她说。

    2016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就业创业活动。看完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汇报成果展后,地里巴尔·铁力提激动地将照片发到了微信群。财务管理专业的新疆籍学生安外尔·麦麦提很感兴趣,利用午休时间跑去看展览。之后,他告诉地里巴尔·铁力提,“我也想创业。”

    安外尔·麦麦提在进入云南民族大学之前,一句汉语都不会说,通过努力,如今他已经完全可以用汉语和别人沟通了。

    “如果没有国家对新疆的特殊优惠政策,我怎么可能从和田来到这么好的大学来上学。我要通过我的努力来回报祖国。”他说。

    在云南民族大学常常“出头露面”的法学院学生木尼瓦·买买提,着实给地里巴尔·铁力提带来了惊喜。

    因为爸爸到过云南的西双版纳,木尼瓦·买买提高考后的第一志愿就是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她如愿从吐鲁番来到这个“梦想开花的地方”念大学。

    “我从少数民族多的新疆来到少数民族更多的云南读大学,我的大学就像是中国的缩影,我和各民族同学一起学习生活,从来不觉得有什么隔阂。”她说。

    刚读大学的时候,同学们都错误地把她叫做“买买提”,而不是“木尼瓦”。“不少人对新疆还是陌生的,我要多向大家讲讲新疆”。

    自从有了这个想法,木尼瓦·买买提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国旗班,接受每天早晚的训练,承担每周升旗降旗的使命和校内的各种出旗任务。她还不断参加演讲赛和辩论赛,介绍新疆的壮美和巨大变化。

    标准的普通话、美丽的容颜、优雅的主持风格,使她成为学院里当红的主持人。通过竞选,她还担任了云南民族大学学生会副主席。

    “我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在这里,我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会了包容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她说。

    对学生们的成长,地里巴尔·铁力提十分感慨。“民族团结是我们的生命线。”她说,作为一名普通的维吾尔族教师,到云南后通过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这种氛围让人进步和改变,“原来民族团结的精神财富是如此强大”。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7月10日 06 版)

我在云南讲新疆
张杨:《冈仁波齐》让我完成了一次电影的朝圣之旅
一次特别的法制宣传教育课
高原上的“拉智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