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和误才是正常的,不堵、不误反而是不正常的。可以说,如果不对空域管制进行改革,那么航班延误将会是中国民航业无法摆脱的常态。
----------------------------------------------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各大机场航班延迟、取消现象较为普遍,引起了舆论的普遍关注。一些批评者认为,尽管中国的机场建设已经足以让欧美社会羡慕不已,但如此大面积、经常性的延误,反映出中国民航公司仍然处于粗放型的低水平状态。
坦率而言,这种将航班延误主要归咎于民航公司经营水平上的说法虽然解气,却并没有切中航班延误的真正“痛点”。中国航班延误问题日益频发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民航公司的管理水平,还在于整个行业布局与管理模式,严重滞后于中国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
首先,中国的民航在短短十数年间,迅速由小众高端运输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公共运输。坐飞机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日益常见的交通方式。这种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不仅意味着民航业的巨大机遇,而且也对现有的航线、空域、运力、机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现状来看,我国已经对机场、运力进行了较大水平的提升,但在航线、空域等领域却并没有做到相应的放开,这就好像车站宽敞但公路狭窄、车辆众多但车道有限一样。因此,堵和误才是正常的,不堵、不误反而是不正常的。可以说,如果不对空域管制进行改革,那么航班延误将会是中国民航业无法摆脱的常态。
其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也对民航业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由于超大城市的快速膨胀,以及由此而来的巨大集聚作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机场,承载了全国32%的民航客载量,这让它们不堪重负。在首都机场,每分钟的起降航班已经达到了1.5架次,很难再有提升的空间。除非通过快速城际列车与机场的结合,以机-车联运的模式塑造出分散化的机场布局,否则中国民航业的“大城市病”很难得到真正的缓解。
其三,从技术上而言,现在很多航空公司动辄延误、取消航班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仍然坚持过去的安全标准。在航空业发展的过程中,安全标准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在这一点上,长期以来中国民航业一直秉持着安全压倒一切的严谨态度,但是,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尤其是飞行安全技术的提升,安全标准也需要及时调整。如果说,几十年前雨天起降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甚至“一刀切”的管控,那么,在今天飞机性能与飞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这种天气带来的干扰无疑已经大大降低。在一些飞机性能与飞行技术条件远不如中国的东南亚国家,雨天起降已经司空见惯,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安全风险。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正在从一个铁路连接的国家向机场连接的国家转变,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管理模式上的升级、管理思路上的突破,无疑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放开严控空域的思路,空中拥堵的现象将难以得到根本的解决。如果航班的延误得不到有效改善,随着未来高铁的提速,越来越多的乘客将选择火车而不是飞机出行。
储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