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汉语教师志愿者报名正式开始,王晨光放弃了前往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机会,选择申请前往世界不发达地区之一的坦桑尼亚。
王晨光是浙江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今年9月将前往坦桑尼亚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国际教师志愿者工作。“我觉得坦桑尼亚更需要汉语教师,所以我做出了这个选择。”王晨光说。
这不是王晨光第一次去非洲。2014年,本科毕业的他抱着“锻炼自己”的目的,在赞比亚孔子学院的安排下来到赞比亚铜带省Masaiti公立中学教授中文。
在赞比亚,中文不是必修课,但学校却非常重视。王晨光一行人刚到学校,便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很多老师走上前来跟我们握手打招呼,学生们知道新的中国老师来了,也从教学区跑到办公区,远远地看着,说‘你好’。”王晨光说,“在赞比亚,中文翻译已经成为和医生、律师一样的高薪职业,所以学生们都非常想学中文。”
王晨光在赞比亚的教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教授的9A至11A班(相当于我国的初三至高二阶段)的学生生性好动,最初王晨光要花大量时间维持课堂纪律。“后来我的课代表马莎建议我用音乐来让学生们集中精力,效果特别好。”王晨光说。
王晨光给同学们放的第一首歌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决战之歌《旗开得胜》,他将印有拼音和英文翻译的歌词发给学生。听到音乐前奏时学生们就欢呼了,他们用桌子打着拍子,惊人的准确和一致。“后来我跟学生们商量,每节课都教他们唱中文歌,两个星期保证学完一首,学生们在上课时注意力就特别集中。”王晨光说。
课代表马莎有一天找到了王晨光,说起了自己的“留学梦”。因为祖国的医疗资源缺乏,而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又得到过中国医疗队的救助,她特别想来中国学习医学。王晨光鼓励马莎参加赞比亚中学生汉语桥比赛,并一字一句地为毫无中文基础的马莎纠正读音。
“马莎很拼,每天至少练习中文两个小时,有时候她愿意用一晚上的时间来念好一句话。”作为马莎的指导老师,王晨光全程陪同,为了不打扰其他老师休息,他们经常把桌椅从教室搬到教学楼前,就着楼前的灯继续练习。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马莎获得了赞比亚中学生汉语桥比赛的第三名,这意味着马莎可以来北京参加中学生汉语桥的总决赛,马莎的父亲很感激王晨光,每次见到他都不停地说谢谢。“虽然总决赛时马莎没有得到名次,但对我来说,能让她来看看北京、感受中国就是赢了。”王晨光说。
曾有人问王晨光:“为什么要去那么穷的地方遭罪?”“一开始确实不适应,最开始的日子我们是靠着相互鼓励撑下来的。”王晨光说,“不过当你感受到学生对你的爱后、当你的教学出成果后,你会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在赞比亚教学期间,赶上王晨光生日,那天全班同学用中文和英文为他唱了《生日快乐歌》;在离任前一个星期,班里的同学还在全校例会上演唱了中文歌《送别》和当地的送别歌。
“孩子们都特别可爱懂事,我当时下定决心以后做专职教师,回国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入学考试。”王晨光说。
王晨光承认,在所有汉语国际教师志愿者里,前往欠发达或不发达国家相对辛苦。“但我们身在其中,决不能认为自己在受苦受难。我觉得能在这些地方教书,是参与建设了一个时代。”王晨光觉得,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发现美。
作为摄影爱好者,王晨光在去赞比亚时也将自己的相机带在身边,以便随时拍摄当地美景,停电夜晚的星空、暴雨过后天际的两道彩虹、南半球随处可见的蓝花楹……当看到这些照片时,王晨光的中国朋友时常大呼“仙境”。
王晨光的摄影作品曾获中国大使馆举办的“中国人眼中的赞比亚”征稿大赛三等奖,中国驻赞比亚大使杨优明大使在大赛的作品集序言中写道:“孔子学院的王晨光老师,在外省的学校任教,经常断水、断电,甚至有时断粮,却也没有阻挡他拿起相机,记下摄人心魄的美景。”
今年9月,除了在坦桑尼亚继续教授中文外,王晨光还带上了研究任务。“我的硕士论文方向定的是当代中国文化教学,会从非洲地区的教学情况进行研究,这一年的教学生涯对我来说是最直接的第一手材料。”王晨光说。
赞比亚和坦桑尼亚之间有条坦赞铁路,于1976年全线完成,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老一辈给非洲人民造铁路、修建筑,现在我们用‘一带一路’来与他们共建命运共同体,这是新的‘援非精神’。”王晨光在赞比亚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能去坦赞铁路上看看,“今年去坦桑尼亚,我一定要去感受感受。”
浙江师范大学 张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