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代理美国贸易副代表、现美国智库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华盛顿办事处副主任温蒂·卡特勒认为,对话成效将定义未来一段时期的两国经贸合作框架。
卡特勒7月17日撰文称,展望本周的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可以从4个方面衡量其成效:
一是落实5月11日承诺的情况。中美两国元首在4月海湖庄园会晤时就建立对话机制达成共识。一个月后中美双方宣布将在农业、金融和能源等领域采取系列“初步行动”建立“早收清单”(又称早期收获清单,是指双方认为在协定签署后可以率先降税的部分产品和彼此开放的部分服务业领域)。当前,美国牛肉已经打开了中国市场,而中国也可以向美国出口禽类产品。卡特勒称,本次对话,美国生物技术应用能否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美国的信用卡公司在中国获得牌照等议题能否正式坐实值得关注。
第二是产能过剩问题。在二十国集团德国汉堡峰会上,各方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即加速推进“全球过剩钢铁产能论坛”并为之设立最后期限以寻求通过多边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卡特勒认为,美国即将宣布对钢铁进口进行“232”调查,这可能导致出台针对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进口钢铁设立限制。铝产品也面临类似情况。因为这一问题的紧急性,在对话中,中美两国政府将如何处理产能过剩问题?如果双方承诺在全球过剩钢铁产能论坛框架下加强合作,将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第三个重点关注对象是下步行动计划。外界期待中美双方宣布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的工作重点。双方都希望选择一些能够尽快取得合作成果的领域,但似乎所有议题看起来都比较棘手。美国关心政府补贴、云计算、数据流向及本地化、技术转让、工业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卡特勒认为,这些系统性的问题应当成为本次对话的优先议题,美国应该摆出这些问题,并就下一轮对话前应当取得的进展提出想法。
第四是中国的要求。卡特勒分析称,对话是双向的,中国当然会提出自身的要求。在“初步行动”中,中国在向美国出口禽类产品、金融服务和液化天然气等方面取得了成果。在本轮对话中,中国可能要求美方放松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外资投资的限制,减少出口管制清单的产品类型。但卡特勒预计,美国可能不会在其中任何一项上作出让步。这种“一报还一报”的对抗局势仍将继续,为减少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状况,特朗普政府将采取什么行动打破这一僵局值得关注。
美国华盛顿智库卡托研究所的学者丹尼尔·皮尔森认为,中国“低价倾销钢铁”浪费了大量资源,是一种把自己财富转送给别人的愚蠢行为。但反过来说,美国如果拒绝中国的廉价钢铁也是愚蠢的。皮尔森估计,美国钢铁行业雇用了14万人,消耗钢材的下游企业雇用多达650万人。下游制造业为美国经济创造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价值,而钢铁业只对美国经济做出了360亿美元的贡献,以增加前者的成本为代价扶植后者得不偿失。
对话前夕,美国总统特朗普13日发话:“中国等国家正在倾销钢铁和摧毁美国的钢铁产业,数十年来它们一直在这样做,我正在阻止它们这样做。这种情况会停止。有两种手段配额和关税。我可能同时采用这两种手段。”美国智库全球台湾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安大维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作为一个商业领域出身的总统,特朗普自然而然地会在对外政策领域采取一些商业谈判的基本策略,在会谈前或是放出气球进行试探或是施加压力提高要价,但最终结果当然取决于双方态度而不是特朗普的个人意志。
本报华盛顿7月18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驻美国记者 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