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好!”在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现场,海军导弹第一方队的官兵精神抖擞、挺拔威武,光荣接受习主席的检阅。方队内的队员杜亚飞满脸激动:“这是我一生的荣耀。”
海军方队官兵大多来自东海舰队一线作战单位,东海舰队航空兵某旅的杜亚飞觉得,这次沙场阅兵体现出浓浓的“硝烟味儿”,而这种味道,他并不是第一次闻到。
杜亚飞所在的部队刚刚组建不久,常年担负东海方向战斗值班任务,前身是著名的“海空雄鹰团”,传承着“忠诚善战 气霸海空”的“海空雄鹰”精神。
3个月前,浙东某机场塔台,急促的电话铃声不时响起。参谋杜亚飞面前的显示屏上,数百个目标正在闪烁移动。这是一次战斗转进,两架战机已经起飞,从态势显示图上看去,就像两支红箭刺向了来犯的某国战机。
最终,我方战机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成功将外机驱离。“任务完成,请示返航!”对讲机里面传来飞行员从容的声音。“可以返航!”指挥员分析完空中态势回答。
11时31分,圆满完成任务后,两架战鹰顺利返航,杜亚飞在上传相关取证资料后,及时在《战斗值班转进情况登记表》上写下:×月×日,战斗起飞1批两架次。
作为一名参谋,杜亚飞曾记录过很多飞行员战斗起飞的经过。每当这时,他总能闻到熟悉的“硝烟味儿”。
那年冬天,沿海某机场,雾霭弥漫。上级指挥所命令战鹰紧急起飞升空巡逻。正在担负值班任务的飞行员果断驾机起飞。
双机跟进起飞时,僚机只能隐约看见长机开加力时喷出的尾焰。返航途中,飞机一进海岸线就全在云里,地标根本看不见,跑道也无法辨别,飞行员只能靠座舱仪表指示进行盲降。这一次,他们突破了以往该型战机超低气象条件下起降的纪录。
不管严寒还是酷暑,担负战备值班的飞行员始终穿着抗荷服和救生背心,腰挂伞刀和手枪,上厕所时都会把飞行头盔提在手里。在平时的训练中,他们也从不敢放松那根紧绷的弦:“空情,容不得我们眨眼;备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拂晓,薄雾弥漫,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飞行员驾驶某新型三代战机迅速升空,开展高难课目训练。
在拂晓组织转进演练,对飞行员身体素质、基本飞行技术、特情处置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据了解,飞行员在拂晓时分极易产生错觉,引发重大险情;飞行员血糖较低,如果进行大过载极易产生黑视,严重危及飞行安全。
“这么危险,为什么偏挑这时候训?”许多人提出疑问。“拂晓飞行非常重要,中外很多战争都是在拂晓突然打响的。未来战争随时都会打响。平时就是战时,天空就是战场!”该部部队长杨勇给出了答案,“一切向实战聚焦,把天空还给飞行员,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改进战法。”
为更好改进战术战法,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该部代表海军参加了首次海空军自由对抗。
“对抗中,双方全过程实施电子干扰,全时段使用数据链,从超视距攻击打到近距缠斗,从超音速打到最小机动速度。这次演习捅破自由对抗空战的‘窗户纸’,突破了海军航空兵沿用50多年的空战训练模式。”说起那年的自由对抗,作训股股长金峰眼中的神采顿时亮了几分。“作为海军第一支三代机蓝军分队,我们的任务就是当好战斗力生成的‘磨刀石’。”
2007年6月,为给兄弟单位提供一支实兵对抗训练的“假想敌”,充当砥砺兄弟单位的“磨刀石”,该部依托装备的某型三代战机,奉命组建了海军航空兵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蓝军分队。
“用敌人的思想去思考,是蓝军分队的最高境界。”此次受阅作战群指挥员、蓝军分队首任成员魏文徽深知,思路将决定战斗力建设是“假把式”还是“真功夫”。
从2011年开始,该部摆下“擂台”,邀请兄弟部队开展对抗空战训练。为了让对抗最大限度贴近实战,对抗训练采用战斗转进的方式展开,只设战术背景,不设对抗脚本,作战命令均通过指挥一体化平台现场拟制下达。
这些年来,蓝军分队在挑战极限中寻求制胜之道,在破解危局、险局、困局中增强实战本领,有效解决了部队战术对抗训练“练无形象对手,打无逼真环境”的现实问题,推动了海军航空兵训练水平和战斗力的整体跃升。
随着三代战机部队逐渐扩大和海军整体转型建设的需要,作为海军首支三代机部队,该部在当好“磨刀石”同时,持续给兄弟单位“输血”“打底子”。
近年来,他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军三代机人才储备中心,已为上级机关和新机部队输送了240多名优秀人才。组建舰载航空兵部队时,包括“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在内,近三分之一的飞行员都来自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