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8月0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重走石油路 感念石油情

——“全国大学生记者训练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站活动侧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02日   04 版)

    短短一周,湖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焦舒悦发觉自己像是变了一个人:“黑稠的石油、麻木的工人、无趣的工作,这是我原本以为的石油和石油工人,但重走石油路让我明白,流淌着黑色血液的石油身后是多彩的人生,日复一日几十公里的巡检是工人的坚守,冰冷的机器隐藏着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

    焦舒悦的感悟也是另外21个年轻伙伴的心声。

    7月24日~29日,来自国内19所高校的22名大学生记者,围绕油田转型之路、绿色发展等话题,探访胜利油田坨十一井教育基地、大王北油田、青东五海油陆采平台等地;大学生记者还在中国青年报社记者指导下,实地采访油田工人、石化专家,体验采油工、维修工、夜间巡井巡线、管线故障排查等工作。

    在石油工人作业的第一线辗转奔波,倾听他们的真实感受,对这22名大学生记者而言,重走石油路堪称一次对石油精神、对石油人的深入探访之旅。

    “这里到处都是很荒凉的滩涂,您会觉得寂寞么?”在海风蚀人肌骨、喝水仍靠外送、满眼望去尽是滩涂的大王北油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祝一凡不解地问一位石油工人。

    “只有荒凉的滩涂,没有荒凉的人生。”工人师傅笃定的回答让祝一凡印象深刻,“人生不荒凉,精神永胜利。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个胜利人,都在用自己的智慧,书写着更美好的明天。”

    海南大学学生沙淼向不同的人问过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从事石油行业?”河口采油厂管理十区综合管理室副主任赖涛回忆:“大学毕业刚来的时候,我是很抵触的。我心里想,这一片海怎么这么荒凉。有一天晚上我和师傅去巡线,按道理是不允许休息的。天很冷,分离器下面特别暖和,师傅让我一个人在那儿呆着,自己出门巡线去了。就是这样被周围人的精神感染了。”

    “石油人需要一份工作是现实,但能让一位位石油人驻扎下去的,一定是石油精神。”沙淼感慨。

    在油价低迷的现实背景下,最初的拓荒精神如今有了新的发展内涵,胜利油田正面临着重大转型和变革,这让大学生记者们再一次领略了石油人的魅力。

    大学生记者根据采访过程剪辑拍摄的纪录片《拓·荒》中,记录了一名曾经的胜利人的故事。长期在油田后勤部门工作的潘玉桁如今负责一家酒店客房的质量监管工作,尽管工作内容发生变化,但她对待工作的敬业程度没有丝毫变化。“因为这是从油田走出去的人的共同品质。”担任视频采访人的山西传媒学院学生徐如柏说。

    像潘玉桁一样,越来越多的油田人走出油田,“闯”出一片新的天地。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胜利油田通过开展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已累计盘活内部用工“动起来”1730人,外闯市场“走出去”4616人,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一周内,大学生记者们认真恪守“用脚采访、用笔还原”的准则。在作业一线,在巡夜巡井的泥泞小路上,在员工创新工作室中,处处活跃着这些“90后”的身影。对他们而言,收获新知的同时,自身也经历着成长和蜕变。

    在训练营,中央民族大学的张琪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深夜巡井。

    将近零点,张琪和几个同学一起跟着老员工孙宾巡井。天空飘着蒙蒙细雨,路上泥泞不堪,稍有不慎就会一脚踩在大水坑里。走在巡井的路上,路边不时会窜出几只狗对着大家狂吠,还有成群的蚊子跟随,甚至一说话就会有蚊子飞到嘴里。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周围立着密密麻麻的墓碑,还有新堆的坟头。

    “想想孙宾、薛梅夫妇驻守小站22年,天天如此,没有任何节假日,若没有坚定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格不会做到22年如一日。如果不是亲自去感受,永远也不会理解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但正是这些‘傻子’才会愈发受人尊敬,愈发可爱。”张琪落下感动的泪水。

    去电力管理总公司东区线路工作站之前,广西大学学生尹方伶对科研室的印象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严肃认真有深度。然而,旁听了一场“马广俊创新工作室”的“金点子”会后,她发现完全不是这样。

    “这个科研室里生活着一群朴实、可爱又有趣的人:他们会因啤酒瓶盖制成的小发明吵得不可开交;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的马广俊还会表演滑稽的相声……最重要的是,他们会留心记录下每一天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无论是以日志、照片或是视频的形式,用他们的话来说,‘科研室的生活真心有意思’。”尹方伶回忆。

    不少大学生记者在一次次沟通采访中,更加从容熟练地掌握了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

    “从一开始的毫无头绪到后来有一个整体的思路,过程还是挺曲折的,随着了解到的内容不断更新,也不断否定自己之前的判断和对采访方面的想法,就是每一天都有反转。”苏州大学学生田皎说。

    上海大学学生王迪说:“采访是一针一线一刀一锤的手艺活儿,每一位石油工人都这么兢兢业业,我们没有理由不认认真真”。

    “碧海蓝天腾白浪,红装赤胆谱青春。智擒黑金献祖国,且留绿水与儿孙。”南开大学学生吕金全在采访青东五海油陆采平台巡检站站长吴大伟时,偶然看到了吴大伟的这篇诗作。在吕金全看来,诗中字里行间满是石油人的浓浓深情和豪迈气概。

    “一周训练营中,每一个人都在学习中改变着,在体验中成长着。难忘、震撼、充实都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情谊,我们只愿胜利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吕金全说。

    本报东营8月1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8月02日 04 版

租房“赋权”时代来临
湖南江永一镇政府:欠债30万 一赖20年
只租不售 上海租赁住房“唱大戏”
2000名香港青年抵浙参访
重走石油路 感念石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