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保护脊椎、自带阅读灯和放大镜的沙发,高度在55厘米~66厘米范围内的茶几、圆角并带有扶手的桌子……8月4日~6日,这些专门为老年人开发的家具,出现在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
带来这些专属于老年人的家居产品的是一位出生于1994年的年轻人。23岁的陈羽翀看到自己的爷爷奶奶在生活中因为家具的不合适而遇到许多不便,产生创业的灵感,成立了一家名为“品质生活”的科技公司,主营“适老”家具。
看到了“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并从中发掘商机的个人和机构,还有许多。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多家中外社会组织、机构、企业和各界人士参加了此次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中国职工国际旅行总社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中国的养老服务业在此迎来“高光”时刻。
在8月4日举行的“健康中国·职工先行”职工健康管理分论坛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张世平指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数量达到2.3亿,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的隐忧”。
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党委书记、中国职工疗养协会副会长王大军则看到了职工健康与职工养老间的内在联系。他指出,近年来,由员工身心健康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给职工本人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企业经营成长中的风险。
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带来了养老服务行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和商业机会,不少国际企业也纷纷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国。
在本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的12个展区中,有一个展区专门聚集了来自国外的参展商。
日本最大养老服务公司的“日医学馆”在本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设立了一个面积相当大的展区,主要展示“日医”在看护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并推荐该公司的专业设施、产品与服务。“日医”国际事业部中国事业广告科代理科长关隆显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中国在养老服务行业的硬件设施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观念等‘软件’领域还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日医’非常看好中国的养老服务市场,除了在中国设立实体养老机构外,还将开发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上门看护、养老机构专业咨询等业务。”
欧洲知名的养老集团法国欧葆庭公司中国区运营总监顾特睿也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分享了他对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观察。“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子女是非常乐意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的,在中国也是如此,我们非常了解这一点。但是对于失能或半失能的高龄老人而言,在家中无法得到好的医疗、护理,因此他们只能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因此,能够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服务的机构是很急需的。”顾特睿表示,“目前中国的养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想将一些理念和标准引入到中国来。”
除了商业机构的作为,社会组织的职能也不可或缺。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冯晓丽表示:“社会组织可以成为纽带,把政府同社会民众连接起来,把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养老服务工作者连接起来,把社会资源和社会福利、养老事业连接起来,把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连接起来。”
“80后”甘田霖是投身养老领域社会组织的身体力行者。他所在的“80后养老事业联盟”是去年由20多位从事养老行业的“80后”年轻人发起的一家社会机构。这一组织致力于通过论坛、展览等活动,促进养老行业企业的业务对接,也鼓励更多年轻人投入养老行业。
曾经做过7年临终关怀志愿者的甘田霖对于关爱老人非常有感触。他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80后’代表一种情怀。这一代人多是独生子女。如果我们年轻人不做养老,那我们的父母谁来养?”“年轻人投身养老事业可以带来更多的新理念,比如和传统的‘静养’思维相比较,未来‘60后’‘70后’的养老将更追求活力、开心、便捷、有效。”甘田霖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婧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