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你好!
7月17日《教育圆桌》刊发了湖北黄冈大别山区一名教师的“一线来信”——《职业光环黯淡 男教师逃离农村》。阅读此文,对作者提到的农村年轻男教师数量太少这种情况我是认同的,但对于他所指的“职业光环黯淡”的观点,我是不认同的。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可能说不上十分光鲜,但绝对不能用“光环黯淡”来形容;事实上,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对教师这个职业是非常向往和敬重的。
近年来农村学校新入职男教师数量偏少的确客观存在,但把理由归结为农村教师工资低、职业光环黯淡是有失偏颇的。工资低是一个因素,但绝不是唯一因素,职业光环黯淡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第一,新入职男教师少并非农村学校特有,城市学校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近两年报道的因女教师集中生育二孩而出现的一些学校教学工作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的新闻,不正是男教师较少、女教师数量较多的有力证明吗?那么,为何会出现女教师数量偏多,尤其是35岁以下青年女教师数量突增的现象?这与时代发展、女性受教育机会增加有密切关系。
30多年前我读高中时,学校共有14个班,其中高中三个年级各4个班,当时还有附属初三、初二年级各一个班。学校总共有多少教师我不清楚,不过,按每个班平均3名教师计算,全校大概有40多名教师(不含食堂炊事员等后勤人员)。我读高一年级时学校仅有3名女教师,高二时又分配下来1名师专女教师,共计4人。也就是说,当时的女教师占比不到10%。而今天,高中学校女教师基本占到一半左右,初中和小学女教师占比更大。
之所以今天的女教师占比特别大,与我国的教育制度有重要关系。1986年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按当时7岁入学的年龄计算,1979或1980年出生的人赶上了义务教育时代。而那个年代出生的人于2002年左右大学毕业。另一方面,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扩招,因此,随着绝大部分适龄女童接受义务教育并进一步接受更高级别的教育,女性考取高等院校的数量与男性的差别逐渐缩小。
另一方面,从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来说,在女性普遍参加劳动,即社会化以来,她是非常适合女性身心特点的:以脑力劳动为主,有正常双休日(高中除外),且有寒、暑假两个长假。因此,对女性而言,既能胜任这项工作,同时也便于照顾孩子和家庭。再者,教育职能部门在招聘教师时,按照《劳动法》规定,不得歧视女性或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一般是以应聘者的分数从高到低录用的。而女性报考者本身数量就比较多,考出高分的也多,自然最终录用的女性就很多。
第二,从工资待遇来说,《职业光环黯淡 男教师逃离农村》一文中,作者提到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低,都没有务工农民的收入高。这也是事实。但是,城市教师工资就高很多吗?据我了解,我所在的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这里的城市教师工资与农村教师工资相差也不大。为什么城市一些男青年愿意做教师呢?其实这背后暗藏着一个家庭养育的成本问题。对于城市青年男教师来说,他们的原生家庭一般就在城市,其父母一般都是有工资的,年老后有退休金做生活保障,有的父母的工资或退休金远远高于儿子,因而,城市男教师在养育家庭的成本上是很小的。首先,他们不需要在经济上赡养父母;再者,有些父母可能还会帮助儿子养育第三代;还有,城市家庭的父母在儿子成家之前已经为儿子准备好了房子,而房子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投资。相比之下,农村青年选择教师职业后,不仅要养育自己的小家庭(核心家庭),而且还面临着自己买房子和未来赡养父母的义务。因此,同样的年龄选择同样的职业,城市青年相对轻松,而农村青年可能就身背沉重的包袱。这些也说明,农村男教师少不仅是“农村教师工资低”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了。
第三,农村学校男教师数量少,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整体上出现了“空心化”,农村户籍人口尽管还比较庞大,但常住人口很少。加上30余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农村学龄儿童、青少年数量也大大减少。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人多的地方显得很有生机与活力,这可能就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人少的地方给人的感觉很萧条,这也导致了一些青年大学生仿佛在农村看不到什么希望。为了现实的经济利益,也为了所谓的“希望”,一些青年不愿选择做农村教师,也就在所难免了。
现实的挑战客观存在,但挑战与机遇往往也是相伴相随的。或者说,越是在职业“低谷”的时候,其反弹力就越大,希望也越大。我认为,从长远看,男青年选择做农村教师是很有希望的。
首先,与农民工相比,农村新入职教师可能确实没有农民工待遇高。我们村子里一些在外务工人员月收入可达万元以上,少的也有四五千元。但是,这些收入较高的农民工,一般从事的都是体力较重的工种,而且很少有人享受五项社会保险。也就是说,他们在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后,是没有生活保障的。即便是目前在职期间,一般人也是没有节假日概念的。据本村一名女性农民工说,她和丈夫在北京的一家私营家具厂做工,每月除了发工资那天不上班外,其他时间都上班。劳动强度超大,工作环境也不好,居住条件更差。而作为教师,虽然暂时的工资无法与某些农民工相比,但从长久来看,随着工资的不断调整,收入会不断提高。不仅是教师,很多行业的新人工资待遇不都比较低吗?入职时间久了,工作经验丰富了,职称升级了,工资也自然会水涨船高。
再从职业前景看,政府相关部门早已经意识到农村教育是整个中国教育的“短板”,因此,也一直在努力弥补这块“短板”,相应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如两年前出台的《农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在教师职称评聘时,高级职称及省、市级优秀教师等,专门向农村教师倾斜。这可以说为农村教师点燃了一盏“希望的灯”。另一方面,与女教师投入家务时间较长相比,男教师在工作上投入的精力更充沛,与女性相比,明显占优势。当然,前提是男教师必须真心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如此,他们更可能在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万有引力定律告诉人们,“吸引别人的最好办法是充实自己”。作为男教师,工作上做出了优异成绩,还愁没有“面包”吗?婚姻、儿子、房子等自然都会有的。
综上所述,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农村教育确实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即便如此,作为男大学生也应该胸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愿景。有了这种胸怀,勇敢地走向广阔农村,走向希望的三尺讲台,男教师的明天一定会充满无限希望的。愿有理想、有抱负、爱教育的男青年投身农村教育,农村的明天也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好了,这是我个人所见。仅供参考。
祝编辑同志
夏安!
湖北襄阳读者 李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