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8月0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机器听懂人类语言还需时日

人工智能“威胁论”为时尚早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新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07日   12 版)

    “现在说机器有智能是没有根据的。”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注意到目前有些对话型的智能机器人,通过了图灵测试,但他认为它们还不具备人的智能,“因为人的智能绝不仅是自然语言的表达。”他展示了《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来解释:“一图胜千言,这幅图上所传达的信息实在太多了。”

    在近日举行的“2017第二届语言与智能高峰论坛”上,高文院士做了题为《图灵视觉测试》的报告,提出“图灵视觉测试”是对图灵测试的自然拓展。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幅照片上有长条桌,上面摆满香蕉,周边有人。人看到照片后会描述:一个人站在香蕉面前;而机器则描述:香蕉周边有一群人。为什么机器与人的描述有区别?这是因为人对周边事物的识别是很自然的,虽然机器可以通过训练识别猫狗以及人脸,但是让机器多任务、多物种视觉识别目前还做不到。

    因此,从所看所知完成概念提取,从所看所说中完成语言的描述,在所看所知所说中建立联系,才能完成智能的表达。其中,语言的理解比语言处理更难。

    “人工智能不与语言结合,是无法发展的。”高文院士做了一个比较,人类从小到大的学习是把视觉、听觉、语言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的,而现在对机器的设计却不是这样,有的只是在做语言,做视觉的则只做图像和视频。所以,人工智能研究也要回归本源,让机器对几种能力进行结合学习,从而推进计算语言学发展。

    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已经有60多年,近几年,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众多应用的出现,让人工智能发展又迎来一个春天。但是人们看到,虽然AlphGo可以战胜人类围棋高手,可是今年推出的高考机器人却在数学考试中考不过状元,有老师给出评语称“AI语文没学好,读不懂题目”。

    而诸如“天冷了,能穿多少穿多少;天热了,能穿多少穿多少”,“乒乓球队,谁都赢不了;足球队,谁都赢不了”,机器也都还不能理解。

    对此,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中文信息技术专委会秘书长赵东岩教授解释,AI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认知智能,包括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语言和知识基础上的推理能力。认知智能又主要集中体现在语言智能也就是自然语言处理上。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才能实现智能与人类的无缝对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他认为“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这座高峰上的一颗明珠”的比喻是非常恰当的。

    另外,人工智能有计算智能、感知智能与认知智能3个层次。目前AI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但是主要还是在感知智能层面,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智能驾驶,还有AlphaGo,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是,在自然语言理解等认知智能层面,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目前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主要依靠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框架,在机器翻译、对话系统和情感分析等自然语言理解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真正的突破还需要解决显示知识与隐式语义的整合理解与运用。”赵东岩说,这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难点,需要各方共同探讨。

    论坛上,来自学术界、企业界的人工智能专家,围绕自然语言理解重要的技术发展,企业如何建立自然语言理解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自然语言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以及未来挑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多角度的研讨。

    今日头条副总裁兼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马维英博士相信,人工智能“相机”会成为新的入口,新的社交方式,不过他还是强调:“AI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自然语言理解。”

    马维英介绍, “今日头条”基于用户习惯和兴趣,使用算法向用户推送文章、图片、视频等信息,而且用户使用时间越长,对机器的训练就越到位,机器推送的信息越符合用户的需求,目前每月活跃用户有1亿多人。不仅推送文章、图片,还推送视频和直播,自动写稿机器人、自动问答系统、头条寻人、头条辟谣……不断地有新的应用。

    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UIC)刘兵教授回国看到人工智能在国内非常火,有许多应用,反观美国的热度远远不及国内。但是,他认为国内的相关从业者过度跟风,急于赚钱,基础研究没有做好,并缺少创新性。做事要想深一点,要有远见和预见,否则非常危险。

    “机器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机器学习目前需要的数据量非常大。反观一个人,即使没有上过学,他还是有智能,但机器就不同。人类不给他们提供可供学习的数据,它们就不可能学习。”因此,在论坛上,他介绍了自己近期的一些成果,如何通过算法让机器通过原有的知识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目的是找到机器与人类似的学习方法。

    其实,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一直有两种不同观点。以物理学家霍金、特斯拉CEO马斯克为代表的“威胁论”,认为人工智能会对人类带来冲击,甚至会“驾驭”人类。但是包括扎克伯格在内的技术派科学家,则认为“威胁论”毫无根据,是杞人忧天。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洪小文认为,今天所谓的“智能机器”的能力都还只是量变,远远达不到质变的标准。他把能力质变形容成要上四个台阶:功能、智能、智力、智慧,现在全世界最“聪明”的机器也只是站在了第二级台阶上。

    针对“人工智能威胁论”,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王飞跃近期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上撰文提出,人类要有“三心”。对人工智能要有激动之心,因为这是时代的召唤;要有敬畏之心,因为是诸多科学家60多年奋斗的结果;另外,不相信人工智能是对人类的威胁,所以要怀有平常之心。

    智能客服、特定任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有机食品、智能投资顾问……这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分析的人工智能下一步的“商业风口”,他认为这些领域未来将有非常大的应用和市场。他还畅想了多年以后的人工智能社会:几个人运作一个公司,每个人都能率领成千上万个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做不同的且擅长的事情。机器和人将成为一个共同的“军队”,不断地攻克堡垒,推动人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新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07日 12 版)

阅兵式上“国之重器”无人机传奇
阅兵式上的科技
人工智能“威胁论”为时尚早
未来跨大洋飞行只要两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