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8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技术能解决的问题,为啥要老师当24小时“客服”

4个爸爸受不了班级微信群创办家校平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15日   12 版)

    毕业于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4个高知爸爸,约在一起创业了。他们的共同目标是——让家校沟通变得简单些。

    卜江就是这群爸爸中的带头人,也是传奇经历最“狗血”的一个。2014年9月1日,是女儿入读小学一年级的大日子,这天如今被卜江定义为“发生重大事件的日子”。他循着小时候同学们给他取的绰号,快速走上一条全职创业的道路——扑通一声,跳进了江里。

    120天收老师180条消息,是什么感受

    9月1日,卜江加入了好多个人数巨多的微信群。有老师建的班级群,有不包括老师的班级家长群,有年级家长群,有年级通知群。

    这些群平均每天能更新几十条信息,而大多数信息都是无用的。卜江粗略统计了一下,在入群的120天时间里,他总共收到了老师发出的180条消息。而要看一次老师的消息,他要“爬楼”很久。

    一开始,卜江像大多数家长一样,选择沉默、忍耐。直到有一天,他产生了强烈的“做些什么的”想法。

    这天,学校临时安排学生排练节目,下课时间从下午3点调整到3点40分。老师在微信群、QQ群发了通知,也通过短信、电话等形式,告诉了一部分没有回复的家长。而卜江的母亲,尽管也在群里,但因为刷屏太快,压根就没看见。

    那天下起了暴雨,老太太在风雨中愣是站了半个多小时等孙女,回家后大病一场。

    几天后,卜江找到班主任王老师,认真地跟她谈了一回,“老师您有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如果你也觉得不行,那我试试做个小平台?”卜江是一个IT男,他和朋友们开办了一家软件制作公司,IT男的既定思路是——明明可以用简单的IT技术解决的家校联系问题,为啥一定要老师像24小时“客服”一样,逐个沟通?

    “老师到各种群里发通知,也要耗费很多时间。有这些时间,她可以用来备课、看书、教书,干嘛浪费在发通知上?”卜江说,班级群最开始建群时只有40几个人,后来很快突破100人,“一个孩子6个家长,恨不得全都进群。每天不分昼夜跳出信息和问题。”

    卜江找到几个一起创业的好哥们,一起开发了一款家校沟通App“晓黑板”。2015年6月8日,第一版“晓黑板”正式上线。它的第一批用户,就是4个高知爸爸孩子的老师。

    “有点像拍老师马屁的感觉。”卜江后来承认,第一版“晓黑板”并不算好用,只是先做一个出来给女儿的班主任老师“交个差”,“说实话,它只是我们公司开发的应用软件中最小的一个,而且不挣钱。我自己有时用用都会觉得,一些功能并不太好用。”

    小业务“放卫星”变成主业

    出乎卜江意料的是,这款连他自己都不怎么看好的App,竟然在老师们的坚持使用和推荐下“挺了过来”。公司每天都会收到很多有关“晓黑板”的建议电话,有人投诉“晓黑板”用着用着就会“闪退”,还有人打电话来建议“晓黑板”能不能增加一些其他老师需要的功能。

    这些电话,令卜江团队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们只是把“晓黑板”推荐给了几个熟悉的老师而已,怎么会接到那么多建议电话?跑到后台,卜江傻眼了,这个完全没有做过地推的App,个把月时间,竟然已经累积了3000多名用户。

    IT男本能地察觉到,自己找到了一个巨大的用户痛点,把这个痛点的需求满足后,“晓黑板”或许可以把微信功能进行一种“场景分化”,直接把家校沟通这一垂直领域的人群“分化”到“晓黑板”上来。

    “从我们专业角度来看,这么难用的软件竟然有那么多老师、家长在用,说明大家对它的期待很大。”这一次,卜江决定好好干。

    一年多来,“晓黑板”在完全凭教师自愿、口耳相传的情况下,已经得到2000多所上海学校的老师自愿使用,累计用户80万人。其中,40%为小学使用者,30%为幼儿园使用者,剩下的是初中、高中使用者,老师对这款软件的使用频率达到每两天使用一次。

    迄今,“晓黑板”已经收到来自教师用户的1万多条建议意见,甚至有个老师“嫌弃”晓黑板的页面设计不够精美,直接给公司发来了自己设计的App界面。

    老师们在“晓黑板”上发布通知,如果这则通知被家长打开,并且在家长手机停留数秒以上(说明家长阅读过了),那系统就会自动告知老师;如果家长30分钟内还没有阅读,系统会自动转为短信通知家长。

    老师还可以通过“晓黑板”直接给家长打电话。过去一年时间里,“晓黑板”免费为用户发送了2581万条短信,打了113多万通电话。

    因为用户反响极好,曾经不被公司管理层看好的“晓黑板”,一跃成为公司主业,并藉此一款App,获得数千万元融资。

    有所为,有所不为

    至今,卜江都没有因为“晓黑板”的事,找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个产品有没有生命力,要靠市场来检验。”卜江说,自己还没有想过商业模式,目前只希望做好两件事,一是通过技术手段让学校教育更加高效,二是用技术让家庭教育更加科学,“不搞形象工程。”

    最终让高知爸爸团队决定彻底放弃其他业务,主攻“晓黑板”的,是孩子们的改变。

    有个英语老师让孩子们利用“晓讨论”语音功能,发布自己的朗读语音,收效极好。她专门给“晓黑板”发来信息,“很多孩子录了好几遍,挑最好的发上来,积极性全都调动了起来,孩子进步神速。”

    这名老师还在半夜给“晓黑板”发来消息提议,希望在“晓讨论”环节增加点赞功能。因为班上有个孩子英语课从不开口,老师第一次通过“晓讨论”功能听到他的英语发音,“很想给这个孩子点赞!我要把自己种的小花送给他。”

    老师们的“可爱”超乎了IT男们的想像。

    上海静安外国语中学的数学教师沈景在一次公开课的最后5分钟,使用了“晓黑板”软件。她让同学们通过学校发放的IPad加入“晓讨论”,大家把同一个问题的答案发上来,老师现场点评,并通过学生投票选出前三名。

    课后,沈景激动地拉着卜江的手不放,“你知道刚刚颁奖,为什么掌声那么激烈吗?”

    卜江耷拉着脸回复,“是因为你事先排练好的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第三名这个女生,平时数学成绩一直不好,全班同学都在为她鼓掌,她自己都感动哭了!”沈景后来告诉卜江,这个原本看到数学老师就逃的女孩,此后成为数学课积极分子,那个学期的期末考上,她的数学拿了A等。

    这件事令IT男们震惊了。“我们的产品,改变了一个孩子!”卜江激动极了,他们决定,停止公司一切其他业务,专攻“晓黑板”。

    有些事即便“看上去很美”,IT男们也不干。比如,增加题库功能,让学生可以直接通过软件做题,让老师可以通过软件改题并统计。

    “投资人、家长、老师都提过类似这样的建议,但我们不想这么做。”卜江说,让家庭教育更科学,是团队的初衷,团队里4个爸爸的孩子都是“零基础”上小学,从没逼孩子刷过题,“如果有了做作业功能,老师改题方便了,家长检查作业方便了,那老师会不会布置更多的题让孩子做?”

    卜江说,“晓黑板”的初心,是为了孩子,而不是“利用孩子”。未来,“晓黑板”还会增加家庭教育讲座、科学育儿手册等内容,帮助家长“学会科学教育”。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15日 12 版)

防止金融机构“傍大款”亟待培育中小企业信用价值
4个爸爸受不了班级微信群创办家校平台
打造人工智能假肢让残疾人昂首挺胸
给年轻人装修带来颜值和功能革命
造物在生活中唤醒自己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