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4日早上8点,青东采油管理区的资料员曹琳坐在电脑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生产时间24小时、油压1.1、套压5.6、回压0.4、罐位15、液量5、电流8.5/8.9……”她轻点了几下鼠标,不到半个小时,整个青东采油管理区48口油井的数据都已采集、录入完毕。
可是在几年之前,曹琳的工作状况与现在截然不同。
2009年,那时的曹琳还是胜利油田胜发采油管理区采油二队的资料员。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清晨5点,曹琳就要来到队部办公室,准备接听来自队内各班组的汇报电话,采集队部管辖的50多口井的各项数据。那是她一天中最重要,也最耗时的工作。
“当时每一口井都有驻井人员24小时在岗管理,他们凌晨4点就要上井采集数据,上报给各个班组,班组审核过后再通过电话汇总给我们,我们队部资料员记录下这些数字,交由技术员审核,最后才能提交给管理区。”曹琳说道。由于实行“驻井人员—班组—队部—管理区”的管理模式,各环节技术员需要层层审核,每一天的信息从采集到录入都要耗费5个多小时。遇上风暴潮等恶劣天气,采集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曹琳回忆道:“有时候等不到各班组的电话,生怕耽误了录入工作,我比谁都着急!”
有一次,曹琳因为疏忽录错了一个数字,影响了数据分析,为此她感到内疚,却又有些无奈:“虽然工作的时候已经非常认真了,但是人工统计这么多数据,多少还会有失误。”
直到“四化”建设开始之后,这些困扰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