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护理工作30多年来,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护理部副主任杨丽带领保健护理团队,参加抢救过上万例危重病人,创造了无数生命奇迹。
站在南丁格尔奖章的领奖台上,激动之余,杨丽感受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她说,是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和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惠侨科,这两个优秀集体培养了我,让我懂得作为一名军人、一名护理人,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2015年,杨丽接到了执行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的任务通知。
“当兵就要上战场。”经历过非典疫情考验的杨丽毫不犹豫又一次冲在一线。第二批援利医疗队有154名队员,53岁的杨丽是护理队员中年龄最大的。
到达利比里亚疫区后,长途飞行让不少人出现了头晕、呕吐的症状,杨丽的不适更为明显,但她顾不上这些,立即投入紧张工作。
利比里亚当时正值旱季,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蚊虫肆虐,医疗队的“敌人”就是疟疾、霍乱和埃博拉疫情。
进入病房工作时,医疗队员要穿戴厚实的N95口罩、三层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等11件防护用品,36道穿脱程序,熟练穿脱也要40分钟。
在工作的两个小时中,不能喝水、上厕所,大量体能的消耗,使人经常处于一种缺氧状态。每次结束工作出来,大家都浑身大汗淋漓,口罩、手套和防护靴都能倒出水来。可以说,每进一次病房就是一次生死考验。
首例埃博拉病人确诊后,杨丽第一个穿上防护服,带领值班护士进入病房,与护士一起给病人治疗护理、观察病情,并进行心理疏导。
杨丽还经历过非典疫情。2003年,非典肆虐广州,南方医院传染科收治了确诊患者,身为总护士长的杨丽主动请缨,投身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来。其间,她和团队救治了150多名非典病人。
那时,杨丽有个亲戚在香港开诊所,多次提出让她去香港发展。杨丽公派到香港学习,曾去看过一次,亲戚的诊所设施很好,生意也很红火,她留下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意见后就返回了单位。亲戚并不死心,还是不断给杨丽打电话、写信,希望她加盟。但杨丽舍不得离开部队,还是拒绝了。
2004年,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地方。杨丽父母知道这个消息很高兴,因为到地方工作,女儿就有时间多陪他们了。但组织上希望安排杨丽到解放军总医院工作。
面对父母的期望和组织的需要,她一度陷入两难境地。最终,杨丽还是选择留在部队。到解放军总医院后,她主动申请到一线工作,尽其所能,继续为病人面对面服务。
2009年,杨丽担任南楼临床部护理部副主任期间患突发性耳聋,她就在办公室一边工作一边输液。一天夜里,正在输液时,呼机突然响了,字幕显示:“3床病人要抢救!”她腾地一下站起身,一把拽下针头,跑步赶到病房。
当时患者已经休克,病情十分危急。杨丽迅速从值班护士手中接过静脉穿刺针头,准确无误地进行股动脉血管穿刺,按照医嘱立即给药,为患者抢救成功赢得了宝贵时间。
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任国荃说,35载暑去寒来,杨丽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军队医疗护理事业,用默默无闻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军中白衣天使的赤胆忠心。
南楼临床部是个英雄的团队,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疗保健集体”荣誉称号。在这里工作,忠诚保健、无私奉献、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南楼精神也成为杨丽的座右铭。
有一次,科里收治了一名患脑梗死致偏瘫的老年患者,病人大小便失禁,全身多处压疮,尤其是骶尾部的一个大压疮,伤口污染严重,发出阵阵腐臭。
看到患者饱受折磨,杨丽感到很心痛,她带着护士一遍遍清洗患者,仔细地清理疮面。为减少病人换药的疼痛,她一边和患者聊天拉家常,一边弯腰操作,一次换药就要两个小时,每次换完药,她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患者的伤口逐渐愈合。
2009年,南楼国际医学中心筹建,组织上考虑杨丽曾在涉外医院工作过,决定让她兼任该中心护理主任。找她谈话时,杨丽愉快地答应了,并表示组织安排我在哪里都是信任,让我做更多的事就是重用。
万事开头难。在4个多月的奋战中,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工作量增加,但这丝毫没有动摇杨丽兼顾好多项工作的信心,她像磁铁一样把大家紧紧地吸引在一起,带领同事们白手起家。她们不知有多少个周末在加班中度过,虽然又苦又累,但大家都毫无怨言,终于按时间节点胜利完成筹建任务。
在南楼临床部,患者平均年龄高达86.7岁。杨丽和团队在临床护理上创造了4个纪录,即气管插管时间最长纪录:4年零5个月;气管插管次数最多纪录:6年期间24次气管插管;插管年龄最大纪录:105岁;高龄老人气管切开时间最长纪录:12年。
这些年,杨丽用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带出了一支蓬勃向上、全面过硬的保健护理团队,患者满意率100%,成为军地医疗卫生战线名副其实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