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是一个不够幸运,但拼命通过刻苦努力去改变命运的女孩儿。”万超凡今年从郑州大学本科毕业,她的本科室友魏琪这样评价她。如今,万超凡已经顺利被保送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研,但对于她来说,保研并不是自己唯一的目标,为农村和农村青年发声也是她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2014年寒假时,万超凡第一次报名参加社会调研。尽管自己是在农村长大,但这次调研改变了她对农村的传统认知。“小的时候,农村留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贫穷,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要求也不高。”经过调研之后她发现,在所有的调研对象中有90%以上的农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走出农村。“这说明,现在的农村父母已经逐渐开始转变自己的观念,想让孩子们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万超凡说。
“调研的时候,我是抱着一种学习和探究的态度,去更加深刻地了解和剖析一些农村长期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万超凡认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应该从小孩子的基础教育入手,“因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改变他们保守的观念,而不是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在万超凡看来,调研是一个抛去感情之外对农村的理性认知过程,“我想试图找出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并想办法改变它们。”她说。
有了第一次经历之后,万超凡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大学期间,她利用寒暑假先后参加了9次社会调研,调研的内容除了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和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群体生存状态以外,还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居民幸福感调查和精准扶贫调研等,实际调研中也都是只身一人前往。
2015年夏天,在信阳市河区进行的那次农村调研让她记忆犹新。“我去到了一户老人家中,60多岁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见到我之后很开心。”每场问卷调查至少要进行1个小时,当时电脑的电源线突然出了问题,而她的调查还没有结束,眼看着电脑就要没电了,老爷爷听到之后,竟然寻遍了整个村子,挨家挨户帮她借电源线。“我没想到,他们可以为了帮助我一个陌生人而竭尽所能。”万超凡说,她是去到老人家中的第一个大学生,在老人们的眼中,她就是农村的希望。
万超凡出身于河南省汝南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在农村长大的她,一直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小时候我去过一次北京,不过不记事,那个时候我对城市的认识就只是希望将来有一天可以去北京。”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她拥有了一个逐渐清晰的目标——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这次调研后,万超凡在《政治学人》发表了《为什么多年来农村一直没能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后来,她的本科毕业论文,也与维护农民权益有关。在每一项成果的背后,是“用脚丈量、用心观察”的使命感在指引着她。
“我之所以能一直坚持下来,也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最美村官’‘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秦飞。”2013年,万超凡偶然关注到秦飞的个人经历。“他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却一心扎根中国农村,为农村百姓办事,我非常敬佩他,他的事迹让我想要继续为农村发声。”
“她的家庭情况不太好,但这没有影响她对目标的确立和努力,她是一个很自强的女孩儿。” 燕盛斌是万超凡的辅导员,她说,“超凡一直在朝着读研的目标努力,几乎每个学期都是专业第一。”2016年,万超凡当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郑州大学‘校园之星’,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使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这个月,万超凡正在准备赴北京准备开学的相关事宜,她的父亲突患重病,她只能默默地坚守在医院,签下一份又一份病危通知书。“我会挺住的!只有挺住,才能看到希望!我不只是‘我’!”万超凡说,“有那么多关心帮助我的人,我不能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魏琪也一直在默默关注着万超凡父亲的病情。“面对命运的考验,有时我们真的无能为力。”魏琪相信,风雨之后总能见到彩虹,“超凡还很年轻,前途一片光明,相信在这件事安顿以后,她会踏上奋斗之路,继续自己未知但充满希望的人生。”
万超凡的目标是一直读到博士研究生,她坚定地说:“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我要通过自己的研究,尝试为改变农村现状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付诸实施,这是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