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4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作为世界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中国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已经通过总技术验收,这意味着,“京沪干线”目前具备开通条件。
8月30日,“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项目技术验收评审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评审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关于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和分系统验收情况的汇报,经现场质询和讨论,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已完成预期的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任务,同意通过技术验收。
“京沪干线”项目是千公里级高可信、可扩展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连接北京与上海,贯穿山东济南、安徽合肥等地,建成后将用于金融、政务等领域信息的安全传输。
来自中科院的消息显示,“京沪干线”项目已于2016年年底完成“全线贯通”,后来搭建了连接北京、济南、合肥、上海的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进行了大尺度量子保密通信技术试验验证,开展了远程高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系统和其他多媒体跨域互联应用研究,完成金融、政务领域的远程或同城数据灾备系统、金融机构数据采集系统等应用示范。
值得一提的是,“京沪干线”北京接入点还实现了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兴隆地面站的连接,全线密钥率大于5kbps,“已形成星地一体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大大扩展了京沪干线应用能力”。
据了解,目前全球多个国家正开展量子通信网络的规划和研制。比如,美国Battelle公司已于2014年提出商业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规划,计划在未来建立连接美国主要城市、总长超万公里的环美国量子通信网络;欧洲科学家团体则提出以维也纳为中心,西至爱丁堡,东至雅典,北至奥斯陆,南至里斯本的多横多纵的光纤量子骨干网计划;韩国SK电讯提出环韩国量子通信干线的规划;俄罗斯最大的银行之一Vneshekonombank也计划投资量子通信。
而来自中国科学院今天的消息显示,“京沪干线”目前已经具备各项业务应用能力,“我国在量子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不久的将来,“京沪干线”将作为一条实用化和商用化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向金融、电力、广电、政务等各行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