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9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沈阳:寻访年轻“大国重器”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9月06日   07 版)

    “技能王”百炼成钢匠心筑梦

    苏凯是沈阳鼓风机集团压力容器公司(以下简称沈鼓集团)青年焊工,在第十届“振兴杯”大赛中获得焊工亚军,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高薪、高学历、高技能。”在苏凯眼中,从事车、钳、铣、焊的不再是“大老粗”,而是复合型人才。自己的梦想则是参加更多高级别的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焊工大赛,将自己“炼”成技能王。

    苏凯感叹,焊接工作很苦很累。尤其“仰焊”这一技术,需要焊工蹲着或跪在地上,仰着头焊接四五个小时。完成一次焊接活,往往都是汗水湿透工作服,脖子僵硬、腰腿疼得不行。焊接时,作业环境烟气很重,戴上口罩面具,还会觉得很呛。但每完成一组焊接品,自己都像创作了一件艺术品。

    苏凯“技能王”的追逐之路是沈鼓集团培养大国工匠的体现。

    在沈鼓集团,“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理念已根深蒂固。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共同发展机制已经建立。

    作为“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站”,沈鼓集团探索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人才培训模式,技能培训伴随着员工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有序进行。

    在青年员工技能普训方面,沈鼓集团依托“青年技师协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在生产活动中进行传、帮、带,引导青年员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全面提升青年员工劳动技能,每3年组织一届技能竞赛,对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奖励出国考察、晋升工资等,鼓励技术青年学习技能。集团还实施 “名师带高徒”活动,以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人技师等为师傅,结成120多对师徒,师傅传绝技,徒弟学本领,传承优秀的技能文化和精神,许多徒弟迅速提升专业技能,加快了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技能操作培训方面,沈鼓集团围绕核心工种,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对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运行和提高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的重点工种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按工种不同,在各车间成立技能道场,如焊培基地、铆焊技能道场、齿轮技能道场等。各道场根据生产实际,每年确定理论和技能培训内容,邀请专家、技师和高级技师作为导师,进行技术理论深化和技能提升培训与研讨。

    沈鼓集团还成立了“杨建华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徐强齿轮铣切技能大师工作室”。两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就定位了承担技能人才培养、技艺传承、提高功效、降低成本和科技攻关等重要职责,同时还承担着技术鉴定、技术级别评定等工作。

    从一个人成功到一个团队成功

    航空工业沈飞数控加工厂王刚班班长王刚在飞机生产制造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5年,曾获得第四届“振兴杯”大赛铣工冠军。

    他还带出了一支优秀的团队,为公司培养出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模范先进人物。从当初的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从一个人的成功到一个团队的成功,王刚认为,是“振兴杯”给了他展示才能和成就梦想的舞台。

    第四届“振兴杯”训练期间的一件事,让王刚至今难忘。一次,几个工件加工完成后,他还算满意,但教练却未作评价并拿出了一个小盒。

    王刚打开盒子后发现里面有一层油纸包裹着的物件,揭开油纸,看到了一个加工精美的工件,外表光洁没有一丝划痕,各个配合件之间滑动自如,间隙配合严丝合缝,销子和孔壁之间气密性非常好,再拆开工件里面,看不到有任何的切削加工的接刀痕迹。

    当得知操作者4个小时就完成了这么复杂的加工,王刚带着质疑的态度用千分尺测量了工件的各个加工部位,每个尺寸都非常精准。教练告诉他这是国外的技能竞赛试题。王刚认识到,技能学习的道路是没有终点的,不能满足而停滞。

    在2008年“振兴杯”技能竞赛操作试题中,加工精度公差为0.008毫米的孔是最大的难题,由于精度已经达到机床加工的极限,王刚对加工孔径没有十足的把握,而孔的加工是整个工件加工的关键,决定着成败。

    为了掌握这项加工技术,摸清铰刀的“脾气”,王刚经过一周的攻关,用了数十把各种铰刀,进行了数百次的加工试验,终于成功解决了高精度孔铰削过程中精度难以控制的难题,这项技术后来还被他用在了飞机零件的精加工中,解决了很多零件的加工难题。

    2010年,王刚班成为沈飞公司历史上第一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班组。在公司的科研生产中,王刚班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生产攻坚任务。在某新研重点型号的生产研制过程中,王刚班还创造了全部产品“零缺陷”交付的成绩,这在沈飞新机研制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王刚班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培育“大国重器”的努力。

    今年,集团深入开展“改革添动力,创新做先锋”青年立功竞赛暨争创罗阳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青年质量先锋岗活动。上半年共组建青年突击队86支,共表彰罗阳青年突击队17支,优秀青年突击队69支,青年质量先锋岗10人。

    集团还鼓励各基层团组织之间,围绕跨单位合作项目成立联合青年突击队。集团持续推进“战鹰计划”,着力培养高端人才,举办第八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设置A、B类比赛,A类比赛分为钣金工等共8个工种;B类比赛分为外勤机械工等9个组别。大赛共有1457名青年员工报名。同时,集团全面推进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邀请公司往届“振兴杯”冠军作为指导老师,对种子选手进行赛前培训。

    再完美的图纸,没有人实现,也只是纸上谈兵

    在过去几届“振兴杯”大赛中,华晨集团共有18人通过沈阳市、辽宁省的层层选拔入围全国决赛,其中4人摘得桂冠。

    事实上,“十一五”以来,在全国、省、市各类技能大赛中,华晨青工累计获得技术大王33个,技术标兵81个,技术能手121个,全国技术能手18个。

    华晨集团“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为这些大国工匠铺建了成长成才之路。

    在实施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方面,华晨集团请本单位的“技术专家”,为青年员工做技术上的答疑解惑,解决工作中的“死角”和常规工作的基础技能;定期组织青年员工开展技术工作交流,借鉴技术工作经验;创造条件组织青年参加科技展览、学术讲座和培训提高,开拓视野。集团还充分利用公司研发新车型,优化产品结构的机遇,支持和协调有潜力的青年员工参与各项工作,在技术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发现、培养和举荐优秀青年技能人才。

    在建立青年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方面,华晨集团为职业技能毕业生提供就业实习岗位。以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为基地,为优秀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一线实习岗位。此外,华晨集团还为不适合现岗位工作或其他原因需要转岗的青年员工提供返回学校再次接受技能培训的机会。

    “设计再先进、再完美的工艺图纸,如果没有高技能人才加以实现的话,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华晨集团负责人介绍,“青年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的实施,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技能人才充实到了华晨集团直属各企业的技术队伍中。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9月06日 07 版)

通往“大国工匠”之路的每一分钟
沈阳:寻访年轻“大国重器”
李锐:为了后来人
基层志愿服务组织的能力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