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9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处置“僵尸企业”不能首鼠两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9月12日   11 版)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国企改革的步伐加快了,那边混改重组动作频频,这边处置“僵尸企业”的战役也打得正酣。

    “僵尸企业”指的是那些丧失盈利能力、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不断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持续亏损3年以上、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被外界普遍视为“僵尸企业”的认定标准。

    处置“僵尸企业”被认为是中央企业去杠杆的重要抓手。僵尸企业占用的土地、资金、原材料等社会资源长期闲置,同时,依赖银行和财政不断“输血”维持,导致银行不良贷款不断累加,地方财政包袱沉重。甚至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形成“灰犀牛事件”。

    8月29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降低杠杆工作视频会议,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强调,大力处置“僵尸企业”是落实中央企业债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僵尸企业”清理力度加大

    数据显示,去年,国有企业清理退出“僵尸企业”4977户,涉及资产4119.9亿元。

    “最近两年,去除‘僵尸企业’的步伐还是比较快的,效果还是好的,对于经济回升起到了明显作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全国不少省份都明确了处置“僵尸企业”的任务。例如,浙江提出,在2017年要认真完成处置300家“僵尸企业”;北京提出,将开展亏损企业专项治理,支持分类处置50户以上“僵尸企业”;广西表示,要建立“僵尸企业”数据库,出台处置方案。

    9月1日,云南省政府宣布,通过兼并重组、清算注销和破产关闭等措施,已稳妥处置“僵尸企业”53户;8月15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通报集中裁定受理104件“僵尸企业”破产及强制清算案,开启“僵尸企业”出清快速通道;今年上半年,珠海市斗门区已完成24家“僵尸企业”的清产核资……

    “抓住‘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使得去产能得到迅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能够全盘搞活,它的地位和分量都是很重要的。”李锦认为,这轮改革成效显著,原因是用对了清理“僵尸企业”这剂药方,接下来是处理“僵尸企业”的攻坚期,还需要多方努力配合。

    “壮士断腕”需勇气

    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实现“僵尸企业”“安乐死”——这是国家发改委提出的要求,“市场化、法治化”是关键。

    据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介绍,目前,我国处置“僵尸企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破产清算的方法来实现企业的彻底退出,另一种是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挽救“濒死”的企业。

    李曙光认为,对那些资不抵债的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僵尸企业”来说,破产清算是一种彻底的退出机制,“这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优化,对实现市场的效率,对整个社会诚信观念的建设,对于整个市场秩序的维护是很有效的。”

    国企改革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也认为,目前清退“僵尸企业”最有效的方式还是破产,“过去往往通过优势企业消化困难企业这样的模式,这样的模式非常不好,第一把矛盾掩盖了,第二很可能把优势企业拖垮。”

    8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贺小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用破产方式来处置“僵尸企业”,可以彻底解决围绕“僵尸企业”形成的各类债务链条,从根本上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政府重视,政策也支持,但破产清算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困难重重。“现在实现市场化退出这块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破产清算,这个制度实施不彻底,很多地方也不敢‘壮士断腕’。”在李曙光看来,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职工安置问题、银行坏账问题、政府稳定问题以及法院弱势问题。

    “职工失业以后怎么办……如果想让他们再就业,重上工作岗位,谁来投入这笔钱?”李曙光说,“(政府)为了稳定的需要,就施展各种‘拖字诀’,让好的企业去背负坏的企业,不走破产这条路。”

    “一旦企业破产多了,银行坏账就多了。”李曙光表示,很多银行会因此抵制“僵尸企业”进行破产清算,甚至用“新债还旧债”的方式帮助企业。

    而由于破产案件的复杂性,法院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件案子的审理,这也影响法院审理“僵尸企业”破产清算案的积极性。

    “如果是真的‘僵尸企业’,要多管齐下”

    “解决地方政府后顾之忧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僵尸企业’与地方政府剥离,成立中央企业托管局,负责处置‘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聂辉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016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曾发布《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下称“报告”),该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正是聂辉华。聂辉华团队在报告中提出了减少“僵尸企业”的五条政策建议:第一,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尤其是慎用产业政策;第二,完善国资委对国企的考核指标,全面理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第三,强化银行的预算硬化;第四,多渠道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分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网;第五,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关键是明确国企定位。聂辉华还建议,成立中央企业托管局,将“僵尸企业”剥离出来。

    对于处置僵尸企业,祝善波认为应该多从“人”的角度考虑,“国家不要再去保企业,应该拿钱投资引导这些人(职工)的再就业、再创业。”

    “这是个细工慢活儿,需要仔细甄别是不是真的‘僵尸企业’,如果是真的‘僵尸企业’,要多管齐下。”李曙光表示,处置“僵尸企业”态度要坚决,不能首鼠两端,顾盼左右。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9月12日 11 版

“华龙一号”:用“安全保障”打造一张中国“核”名片
处置“僵尸企业”不能首鼠两端
大学生入职 先下工地当“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