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9月1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旧壶装新酒,“玩”转传统农业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9月18日   T03 版)

    “看到大屏幕上播放的青春创业视频,寒风烈雨暴雪以及高温的天气里,也有我的创业故事,看到大屏幕激扬的文字我心哽咽……”开幕式过后,青年创客潘海云感慨万分,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唱完国歌,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段小视频,并记录下自己那一刻的心声:“我心灵最柔弱的地方被深深地震撼了,心在颤、泪在转、爱在祖国人的心中。每个时期都需要一批有梦想、有斗志的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我们在行动,我是潘海云,我为自己代言!”

    9月16日,“盐商杯”第四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组全国赛举行。现代农业初创组、现代农业成长组以及农村电子商务组三个组别,来自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45个项目代表齐聚陕西杨凌。

    涉农创业,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一种事业,更是青年人尝试用全新的方式去阐释农业的一种理想信念和情怀所在。

    让看似普通的农产品发光发亮

    设计出精美的盒子、玻璃瓶,让蜜蜂直接在里面产蜜,既美观又方便携带。这是“‘参蜜堂’助力扶贫攻坚战”项目负责人王娅婷,在参与学校的一次精准扶贫活动之后做出的尝试。

    “当地的蜂蜜质量都很好,但是采用传统蜂箱生产的蜂蜜因为包装、运输等原因不好销售。”于是,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教市场营销课程的王娅婷,就带着学生来了一次“真枪实弹”的社会实践。

    为质优价廉的蜂蜜量身打造各具特色的模式,让蜜蜂直接在玻璃瓶子、或者小盒子里产蜜,再配上精致的外包装,学生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在线上销售。“效果还真不赖。”王娅婷说,新技术只有几家掌握了,产蜜也需要一定的周期,现在基本上都是供不应求。

    除了蜂蜜,王娅婷还准备将辽宁丹东石柱村特有的石柱参推广出去,“石柱参营养价值是西洋参的3.2倍,价格只有它的十分之一。”看着这么好的东西没多少人知道,王娅婷觉得十分可惜,“因为酷似野生参,当地有人把它当野生参来卖,价格就高了许多。”

    在本届“创青春”的赛场,像这样对传统农特产品进行全新方式改造,发掘出更多潜在资源的新农人们不在少数。

    走在展区通道,许多人被一股淡淡的菊花香吸引驻足。“分布式智能食用菌工厂扶贫”项目负责人吴迪热心地请大家品尝他的鲜榨银耳汁。

    2016年,一场洪涝灾害让吴迪老家湖北随州洛阳镇的菇农受损不小。在积极帮助老乡完成灾后重建之后,吴迪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走上产业扶贫之路。

    一年之后,项目已经在6个乡镇各投入200多万建立了扶贫基地,每个乡镇带动两三百户的农民加入食用菌的种植当中。采取工厂制、农户养、分布管理的方式。吴迪举例,“就像我们的银耳,是由工厂统一制作培养棒,分配给相应的扶贫基地,基地再分配给贫困户进行种植。成熟之后由公司统一回收销售,废料还可以用来种植其他平菇。”

    只要有间空房子,装一台空调就可以在家里种植,这种可以分散种植、方便管理的庭院式经济模式是吴迪比较看好的。“很方便,不需要在外面单独建大棚,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目前,吴迪的鲜银耳每天在武汉市场售出1000多棒,接下来,他还计划把鲜银耳做成杯状销售,既可以当盆景观赏,还能让更多城市家庭也能体验一把自己种植银耳的新鲜感。

    让农民这个职业更有尊严

    在江西于都县,“互农e家”的品牌创始人张建华做着接地气的事儿,却有个“改变世界”的梦想——让农民成为一种有尊严的职业。

    近两年,别看他将项目定位到精准扶贫,却希望能够为改变农民的社会地位做些事情。“我们不只是单纯的帮助农民改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提到农民时都竖起大拇指,让农民和老师、艺术家一样受到大家尊重。”说到未来的奋斗目标,这位农村电子商务组的参赛选手眼里泛着光。

    然而,让他真正想到要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民打通农产品销路的想法,却来自一次偶然的“帮忙”。

    2013年“赣南脐橙苏丹红”事件后,当地许多脐橙种植户找到张建华,希望能够帮着寻找销路。作为一名微博达人,热心的张建华通过新媒体发起拯救脐橙行动,在澄清事实的同时呼吁大家帮助滞销农户。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解决了几万斤脐橙滞销问题。

    过去一年“试水”,张建华发现生态养殖的鸡、鸭、猪很受大家欢迎。于是今年开始,“互农e家聚力精准扶贫”项目扩展到健康饮食的源头上,开始与农户合作,在乡镇建立农场,把农业做成一个循环链条。比如“猪吃青草,猪粪养蚯蚓,蚯蚓干补充蛋白质给猪,蚯蚓粪又可以当做肥料供给青草种植。”

    按照项目规划,100亩左右的农场,只需要1~2名经营者来长期工作。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村优秀青年加入这个项目,“互农e家”不止提供技术支持,“与我们签订合作的农场经营者,可以从邮储银行申请贷款30万~200万贷款,5年内还清,前3年只需要偿还利息。”张建华介绍,他们的项目会保证每位签订合约的农场经营者年收入至少在15万元。

    但是想要成为农场主要经营者,光靠能干还不行,是否可以签约农场经营者的决定性一票不在资金,也不在能力,而是人品。“我们想要签约的农场经营者,必须要是个孝敬父母、团结邻里、诚实守信的‘好青年’。”在张建华看来,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邻里口碑不好的人,在做农业这件事儿上,也不怎么靠谱。“技术不够我们可以提供支持,没有销售渠道我们帮着解决,而农产品的质量问题还是要靠诚信的经营者来随时监管。”

    “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还能照顾到家里。”张建华觉得,解决这些新农人的收入问题,让他们有获得感是第一步,接下来要通过他们带动更多农民提升收入,不仅让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更要提升农民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

    让服务惠及老百姓

    临近午饭,杨凌特色现代农业馆的项目展示评审还在继续,面对七位评审,来自山东的参赛选手唐爱强从容不迫地介绍起自己此次带来的“聚亿互联网+安全用水惠民”项目。“从去年10月,我们开始部署净水设施,截至目前,已经惠及130多个农村乡镇、50多个油田小区,每台机器可以满足300户人家的饮用水量。”

    唐爱强所在的团队成员主要来自胜利油田工程公司的买断职工、专家。他们所设计生产的净水设备拥有包括一项杀菌、两项净水,一项整体外观在内的四项技术专利,为解决老百姓的安全饮水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项目实施时间虽然不长,发展却很喜人,经常是为一个村子装好了设备,周边村子就主动找上门来了。但是对此,他却一点儿也不意外,“东营地下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却很有限,当地老百姓饮用水质量很差,安全用水的需求非常迫切。”

    唯一让唐爱强和团队成员有些为难的是,仅仅依靠老百姓喝水回收成本,速度太慢了。于是,他们想到了在机器设备上增加物联网功能,提供免费的Wifi,这样就可以把村里喜欢上网、具有微信号的年轻人聚拢到他们的平台。随着用户的增多,一些广告商找上门来想要利用净水机器来做一些推广,资金问题迎刃而解,提供给老百姓的水的价格也随之下来了。

    “最初一桶7.5升的净化水需要一块钱,现在已经降低到5毛钱以下了。后期,我们打算免费送水桶,通过收取广告费来为老百姓免费提供健康的饮用水,这样就会让更多人接触到净化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唐爱强觉得,净水工程既然是一个惠民项目,就应该带着一颗公益之心去做。

    为了给贫困村减轻负担,净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水电费用都由项目团队来承担。设备开始运行以后,他们还专门在各个村请了一名本村已经丧失劳动力的老人、或者低保户等来担任看护人。“工作很简单,只需要每天去测量一次水质,脏了,擦一擦,坏了,打电话给我们报修。”能给的工资虽然不多,但是对于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却也是一股暖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9月18日 T03 版)

旧壶装新酒,“玩”转传统农业
选择在家乡创业,为的是回报乡愁
遣“唐”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