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9月1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我的痛”治“市场之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9月18日   T02 版)

    只要把碗放在水槽里,放上水,几分钟,碗就会自动洗干净了。这款号称“让男人爱上洗碗”的艾德勒智能水槽刚一出现在“盐商杯”第四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赛场上,就吸引了其他创业者的注意。

    “这个不错啊。”“很实用呢。”……来自江苏南京的艾德勒智能水槽项目负责人蒋健微笑着听着别人的议论,不时为围上来的人递上他准备的介绍资料。

    “因为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所以市场需求很大。不仅可以用来洗碗,还能洗蔬菜水果、首饰等,原理就是用超声波的技术把碗碟或蔬果上面的污垢分离出来,不用洗洁精等化学产品,是真正的环保技术。”尽管产品还没有正式上市,但蒋健已经对未来非常有信心。

    不是盲目跟风,而是从市场的痛点出发,这是蒋健对自己创业的定位。而在“创青春”的比赛现场,这样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并不少见。

    发现“市场之痛”

    蒋健的创业之路是从一串葡萄开始的。

    去年5月,蒋健的妻子怀孕了,以前整日忙碌的他“想要当一把好男人”,好好照顾妻子。有一次,他给妻子洗葡萄吃,一个一个揪下来反复冲洗的过程让他觉得这是一个“不那么愉快的事”。那时,他想:如果能够把水果放在水池里,就能够自动清洗该多好啊。

    事实上,这样的痛点不只是他一个人感受到了,他也常常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洗碗的辛劳和繁琐。

    曾经在南京一家洗衣机公司工作的蒋健,做的就是用超声波清洗洗衣机的工作,他知道超声波智能清洗的原理,那时他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觉得做一个智能清洗的水槽应该是个“靠谱的事”。

    拿出一包米,放到碗里,只要用热水泡几分钟,就能成为一碗香喷喷的米饭。这是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兰金成带来的龙大厨速食营养米饭项目。

    这个还未上市就被很多经销商盯上的项目,在动辄就高精尖技术的创业圈,实在算不上高大上,但在“创青春”的展示现场,它却博得了不少人的关注。

    “因为它符合市场需求,把准了市场的脉。”兰金成说。

    繁忙的都市生活让很多人没有时间做饭,速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方便面或者外卖是首选。”但健康和卫生成为这两种速食萦绕在消费者心头的痛。

    “方便面没有营养,点的外卖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样的环境下做出来的。”兰金成能够深切体会这种感觉,他常常在出差的火车上对着方便面难以下咽,也常常看到在脏乱作坊里生产外卖的新闻。

    这成为他打造速食米的初衷,“这个技术来自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但以前没有人拿正常的米去做这种速食。”背靠着黑龙江众多的大米基地,兰金成觉得这个项目有着巨大的前景,“市场空间很大,目前方便面和外卖的市场都上千亿,但像我们这样的速食米才只有几个亿”。

    用“我的痛”治“市场之痛”

    想法很好,但要走向市场,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智能水槽的诞生,就是一个很煎熬的过程。

    去年8月,有了要做智能水槽的想法,蒋健回到了家乡江苏句容租下了办公场地,然后便开始寻找可以为他的水槽做超声波程序板的公司,这一找就是两个月。

    “去广东各个城市跑,那时候几乎把深圳所有的做超声波的公司都跑了个遍。”蒋健说,那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没有人跟他说话,没有人能够给他一些建议,甚至他都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常常是到了一个公司,他刚一说自己公司的情况,对方就把这个只有他一个光杆司令、连草台班子都算不上的公司拒之门外。

    好在两个月之后,他在网上无意中联系到桂林的一个业内人士,一聊,发现正好可以解决他的问题,而这个人也成为他现在的合伙人。

    不过,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把样机做出来同样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那段时间,蒋健总是闷头做研发。350平方米的厂房里,只有他一个人,几乎每天夜里都要熬到凌晨一两点钟。程序不匹配,退回去重做;板子开的孔不合适,重新切割……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他就像一个维修工一样来来回回地“伺候”着这台样机,经历了近半年的煎熬,他的这款智能水槽终于诞生了。

    尽管在推向市场的过程当中,蒋健又接连面对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水槽运行过程当中,有信号干扰导致程序停止,比如在阳光暴晒下,控制面板会鼓起,等等,但对于他来说,这些能够通过反复试验能够改良的问题都已经不算困难了,因为“没有什么是比产品的诞生”更艰难的了。

    创业过程中要承受的压力远比想像中的要多得多,这是境洁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程思祺创业以来最深刻的感受。

    此次创青春大赛,他带来的项目是一款透明的液体漆,可以涂在任何墙面上,任意涂鸦都可以轻松擦掉。这样的产品受到了现场很多女性参展者的青睐,“家里有孩子,总是把墙画的乱七八糟,不好去除。”几乎每一个在他展台前驻足的参展者都会给他传递这样的信息。

    事实上,程思祺自己也感触很深。“创业的时候,我也有了孩子,也会去考虑这些事情,也会听周围有孩子的朋友抱怨这些问题”。

    曾经在一家著名的油漆外企工作了十年之久的他,有着令人艳羡的职位和收入。一旦走上创业的道路,他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

    “以前在经销商面前,我都是给别人面子,创业那会儿要求着他们帮我销。”他说,大多数人看着以前关系的份上会卖他一次面子,可是就再也没有以后了,程思祺尝到了被拒绝的滋味。

    让市场接受的过程异常艰难,在推广的过程中他常常会碰到“坑”。有一次,他接了一个订单,给一个学校做教室的粉刷,前期对方说的很好,只要觉得好,以后就会用。结果等程思祺的施工队辛辛苦苦粉刷完了之后,对方却翻脸不认人,不再提以后的合作,施工的钱也拖着不给。那一次,他损失了好几万。

    市场推广不顺,初期的融资也快用完了,这让程思祺焦虑不已。那个时候,他最怕的是过月末,因为每到这个时候,就是要给员工发工资的日子,而他手里已经没有多少钱可用了,“每天为怎么拓展渠道而发愁,亲自去跑各种企业,有时候到了人家公司却连前台都到不了。”最煎熬的时候,他三个月瘦了16斤。

    来自湖北的选手严霜也承受过这种煎熬,这个文弱的90后女孩在上学时就开始创业,做着父母眼中“像农民工干的活儿”一样的装修工作,一次,业主的一句“鞋柜里鞋太多有味道”的话让她受到启发,开始探索开发杀菌除臭电子鞋柜。

    可是对于这个没有多少资金的女孩来说,这并不容易。

    为了产品没有问题,在生产样品的时候,她每天都去工厂的车间盯着。五六月份的武汉天气已经很热,连续在车间里待了几天的严霜最后发高烧病倒了。但是打完吊瓶,降完烧,她依然会出现在车间里。

    几个月的研发,她的产品终于问世。可是她却遭遇了“黑洞”,一个经销商看上了她的产品,严霜兴致勃勃地跟对方谈起了生意,可是当对方把三个鞋柜拉走,却再也没有出现在她的视线里,产品还没正式走向市场,她就先赔了一把。

    不过,再谈及曾经走过的路,严霜也很坦然,她的目光看向更远的未来,“目前想的还是怎样优化自己的产品,赢得更多的市场。”

    不是一个人在痛

    尽管经历很多挫折,但蒋健却觉得很幸运,因为“一路走过来都有人帮”。

    最初回到家乡句容创业的时候,蒋健做好了心理准备,“小地方的创业环境也许没有那么好,也许政府还会给设置各种门槛。”但是就想回家乡做点事的他还是回去了。

    最初,“藏”在镇子上的蒋健没有人关注,他也从未因为自己创业去主动找政府有关部门要扶持,只是日复一日地把自己关在厂房里做研发。直到房东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当地政府,很多部门才知道镇上有这么一个“肯吃苦努力踏实肯干的返乡创业青年”。

    突然有一天,接到来自团句容市委的电话,对方说要来看一看的时候,他还有点懵,“我从来没有去拜访过任何部门。”

    这一次,团市委带来了宣传队伍,这个被藏在镇子上的创业青年才走了出去,有了更多的展示和比赛平台。

    走出去的蒋健受到了更多关注,科技、人社等部门都相继上门询问给予帮助,他的故事也走进了市里很多领导的视野。因为他产品的广阔市场前景,市里还专门为他推荐了投资机构,他因此在产品上市之前就拿到了几千万的融资。

    严霜也觉得自己的成长之路虽然煎熬,却并不孤单。

    在团湖北省委的青年创业企业孵化器中,她获得了免费的办公场地和更多的资源。

    “已经给我找了一些投资人,还推荐我参加各种像这样的比赛,有机会把自己的项目推介出去。”她说,不过,她更看重的是和别的优秀企业的交流学习机会,在孵化器中,有各种类型的创业青年,有很多的交流机会,有些创业者已经给了她不少好的建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9月18日 T02 版

“第三方服务商”成创业“新风口”
“互联网+”下的创业者 前路困难偏向前
她和她的3900绣娘
“我的痛”治“市场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