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我可以摸一下吗”,在第四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的展台前,一个孩子趴在展台上好奇地看着装在笼子里的昆虫。“当然可以,这叫竹节虫,是不是看起来像一节一节的细竹子?”陈云半蹲着对孩子说。
提起昆虫和小孩子,就能想到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趣》所描写的画面,“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和沈复一样,来自重庆的陈云是位昆虫爱好者,从小就对昆虫痴迷。在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篇文章中,陈云了解到蚂蚁各种神奇的生活习性,通过和蚂蚁打交道,陈云逐渐开始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小虫子,这也开启了他因为喜爱昆虫而创业的道路。
在创青春大赛上,陈云开着他的“酷虫巴士”来到比赛现场,为的是让更多的孩子通过昆虫了解自然,在自然中探寻“宝藏”。
“我这个人挺爱玩的,也喜欢养东西。”因为从小喜欢昆虫,陈云一有时间就会查看各种关于昆虫的文献和书籍。大学毕业后,陈云和三个同学自筹搞起了养斗蟋的生意。“养斗蟋是我第一次创业,那时候抱着玩玩的心态,只要有钱赚,够养活自己,不赔太多就行。”
虽然团队有4个人,但是在这次创业中,陈云一直扮演着所有的角色。“体力消耗太大,”养昆虫是个费神的活儿,“要想让蟋蟀长得强壮,不仅要喂得好,还要定时喂食,要有适宜的温度,要像养孩子一样去养。”为了省钱,陈云租了一套一室一厅,把卧室改造成适合蟋蟀居住的“小家”,有加热加湿的设备,徐云则在客厅里办公、休息。
冬天很难熬,为了省钱,陈云住的客厅没有开取暖,室内温度只有不到10摄氏度,蟋蟀的屋子则是高温高湿,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进出屋子,陈云的肠胃受凉一直没有彻底治愈,“创业失败后花了两年的时间调整才有所好转”。
在这次创业中,有一次经历让徐云一辈子不会忘记。“晚上给蟋蟀熬制食物,因为从早到晚要喂上万只蟋蟀,实在太困,就在电热壶边睡着了,醒来时房间内都是浓烟,电热壶把食物熬干了,托盘烧化了,地板烧出个洞。”陈云回忆说,“想想都后怕,现在煮东西都很小心,会有些心理障碍。”
由于陈云是通过别人的销售渠道来售卖,并且斗蟋是小众市场,受众不多,同行间竞争激烈。“虽然养斗蟋创业以失败告终,但从始至终我一直坚持着,这也让我知道,创业没那么简单。”
经过这次创业失败的经历,陈云决定在学习销售上下番功夫,做有机种植推广、农副市集,做配送,养鸡鸭贩卖。这些经历让陈云积累了不少销售上的经验。
“想做‘酷虫巴士’这个项目,是源于朋友们的认可和支持,也是出于一次偶然。”陈云说。在与朋友野外游玩的时候,“朋友们对我讲的昆虫很感兴趣,并且希望可以带孩子来一起去野外认识昆虫。”
朋友的认可让陈云又激发起创业的念头,也让他在创业思路上有所改变,“纯粹的养虫子不如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们”,通过实践给孩子们上课,从实践中观察昆虫、小动物,认识到大自然。
“现在的孩子从小很难接触到昆虫,不像我小时候。”通过朋友的支持,2015年“酷虫巴士”公司成立。
“通过一些课程让孩子与昆虫之间相互感知,比如认识昆虫的颜色,感受温度,通过一些互动,比如做游戏、讲解、比赛等方式让孩子与昆虫建立情感。”陈云介绍说,“通过观察昆虫、小动物,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代很多科学技术源于自然。人们从蜂窝中获取灵感,这种结构有着优秀的几何力学性能,因此在材料学科有着广泛应用。“你知道吗,令人讨厌的苍蝇可以倒着飞,蟑螂身体的盔甲可以伸缩变得扁平”。
陈云介绍说,来自重庆的一个小朋友,在实践学习下,已经成为蝴蝶这个领域的小专家了。“他认识的蝴蝶有上千种,包括蝴蝶的生活习惯,拉丁文名字他都熟知,并且,在西双版纳的实践中还疑似发现了新品种,目前正在请专业机构评测。”
现在,陈云的团队增加到十二个人,每年有盈利。“大自然太博大了,几十亿年沉浸下来的都是精华,我们人类从中学习的太少。”陈云说,“我希望通过我的项目让更多的孩子通过昆虫了解世界,了解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