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讲开放,一定是真开放!”在近日召开的2017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上,山西省长楼阳生多次强调,山西要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封闭心态,“横下一条心”,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山西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个月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初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转型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居民”“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不难看出,旅游产业已被视为山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经济转型体制机制束缚的有效抓手。
目前,山西提出以“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为主要支撑,加快构建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走出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顶天立地的大战略”
去年以来,山西省、市旅游局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管理理念和体制的转变。此后,山西省149家重点景区景点基本完成两权分离改革,破除体制障碍,为实现旅游发展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运营打下基础。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晓峰对此表示,“切实感受到了山西旅游发生的巨大变化”。在他看来,山西旅游体制改革在全国虽然不是最早的,但改革力度与魄力在山西是空前的。
楼阳生介绍说,接下来山西在继续做优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老三篇”旅游品牌的同时,加快构建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打造黄河、长城、太行“新三板”。
“这个战略是综合性的,不仅是山西旅游业的大事,更是关系山西实现全面突破、转型升级的大举措。”南开大学教授石培华表示,山西将三大旅游板块作为新品牌,具有里程碑意义,“是顶天立地的大战略”。
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举办期间,山西旅游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来自全国的63位智囊被山西省政府聘请为专家委员。“由省政府发红头文件聘请旅游专家,这在全国是头一家,体现出山西省委省政府对于旅游业的高度重视。”石培华说。有专家更是认为,旅游已成为撬动山西转型发展的先头兵。
“为山西旅游改革点赞!”
山西有“两宝”——地下煤炭,地上文物。然而,山西旅游发展改革之路起初走得并不平坦。
山西省晋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建忠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讲述了当年作为山西旅游“老三篇”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平遥的旅游改革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平遥是山西进入市场经济最早的几个县(市)之一,民营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政府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古城周边的重污染企业纷纷被取缔。
王建忠介绍,当时为了抓环保,县里下了大决心,决定取缔土焦炉,炸掉全县污染企业的79根烟囱,“那时候焦炭形势好,一根烟囱背后是一万吨焦炭的产量,光烟囱成本就三四十万元。”
尽管早就对企业下了整改通知,但各家迟迟不动,不少老板认为县里不会牺牲这么大的代价来抓环保。
直至整改期限到来的最后一晚,王建忠组织干部连夜开会,决定从该县生产规模最大的一家大型焦炭企业入手治理。
“尽管如今的古城平遥已经驰名中外,但当时我们真是硬着头皮抓的。”时隔多年,王建忠仍感慨颇多。
事实上,平遥的变化正在成为当今山西旅游发展改革的缩影。
“我们应为山西的旅游改革点赞!”石培华认为,山西的旅游发展改革也关系着山西经济全面升级的走向。
“黄河、长城、太行”成为山西热词
“我半年来三次走进山西,每次都感觉变化很大”,中国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对山西的变化深有感触,也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山西旅游发展的速度。
“今年1月~8月,山西旅游业各项指标增长均突破26%,保持了高位增长、奋力赶超的态势,这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也是较快的发展速度。”王晓锋说。
从2015年山西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举办,到2016年山西11个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同台亮相,引起媒体、网民、旅游业界广泛关注。随后的一年中,山西省市旅游局“升格”旅发委、149家景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山西省文旅集团挂牌成立、万亿文旅项目全国招商……
2016年,山西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4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旅游总收入4247.12亿元,同比增长23.19%,今年1月~8月全省累计接待游客3.76亿人次,同比增长26.84%,实现旅游总收入3555.7亿元,同比增长26.44%。
“整个山西就是一个巨大的地上华夏博物馆,山西旅游的核心资源就是文化。”中青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李京说。
山西省旅发大会结束仅几天,黄河、长城、太行已成为山西新闻点击量、曝光率最高的热词。楼阳生说,山西要树立强烈的敢为人先、先行先试意识,树立全新的资源观,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这是推动山西转型发展、构建多元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