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两个90后侄女先后结婚,看着她们身披婚纱,在宾客中闪耀,成为婚礼上最瞩目的女孩,真是心中羡煞。她们的婚礼均由双方父母一手打造,新娘的宾利都是大哥出面借的,不知道这样的婚礼是否符合她们的梦幻期待,自己是否满意这样的安排?
回想我当初结婚——有婚礼吗?那还是遥远的上世纪90年代,妈妈拿出两万元,对我说:你们想怎么办,我也不了解,自己拿主意吧!不记得这两万元怎么花掉了,总之最后还是变换方式还给家里了。自主自立,好像是那会儿的一种执念。我们不想大操大办,迎来送往,厌烦亲戚间应酬寒暄,我俩是大学同学,那就请留京同学吃个饭吧!
地点就在家附近一个中型饭馆,一共3桌。当时已近夏季,我和老公一人买了一身T恤短裤,我那件T恤质量超棒,到现在还经常穿,20年后依然完好如新。
当一切预定完毕,我突然接到单位任务,立即前往河北太行山区参加扶贫行动。这是我工作后接到的第一个差,好像怎样也难以开口说不,我记得当时迟疑了一下,跟团长说:“我……时间不合适,要参加一个婚礼……”团长无所谓地回答:“那你别去参加就是了。”我嗫嚅着:“……是我自己的婚礼。”
最终我还是决定去“扶贫”。当时这份职业光环璀璨,太多前辈献身理想,为了“出发”,随时准备抛弃个人利益。反正周围没有长辈监督,改个日子就是了。于是决定将“婚礼”提前一天,跟同学聚餐完毕,我第二天一早上路。
酒宴之前,我给老公煮了碗面垫底,20多个“上铺的兄弟”不会轻易饶过他。所谓婚礼,如期成为一场毕业后的青春聚会,觥筹交错,宾主尽欢,大醉而归。我们收到几套杯具餐具,还有个要好的闺蜜让我点名要礼物,因为盛夏来临,我跟她要了一床凉席。
酒宴结束,老公邀请同学们参观我们的蜗居,狂欢延续到深夜。当晚,我们两间小屋的床上地上共睡了七八条汉子,我好像一夜都没合眼。第二天早上5点多,老公挣扎着起来送我,那天是周日,街道寂静无声,我拉着行李箱,“迎着薄雾和晨曦出发了”。
工作多年以后明白,那次出差实在没那么重要,并不是一桩错过就无法挽回的业绩,但我也的确恪尽职守,圆满完成了任务。
如今回忆起来,遗憾还是有的,仿佛童话中的公主梦想一直都没机会实现。有意思的是,同时代闺蜜的婚事都如出一辙,没人大宴宾客,奢华糜费。领证,跟来访的好友小酌一下,就算公示了。当时的流行风气就是这样,什么彩礼嫁妆、繁文缛节,在我们心中弃之如敝屣,新时代的文艺女青年岂能如此庸俗,更没有“裸婚”的概念……哈哈!但几年以后,闺蜜们谈起婚礼女主情结,还是会有淡淡的忧伤:
“干脆,咱们补办一个集体婚礼吧!”
“那有啥意思,还不是自家出钱!”
“老公还不一定乐意陪你玩,最后车队是一溜儿富康夏利,几个新娘子自己开车去饭店了……”
在私家车刚刚普及的年代,我们自行脑补剩下的画面……
虽说形式不重要,但必要的仪式还是喜欢的。岁月流转,眼看要迎来结婚20周年纪念日。遥想当年,我们去颐和园游玩时曾随手拍过一张特别满意的合影,近水远山,岸边亭台,柳丝拂面……当时并没有多留意。这次老公早就提出,20周年之际,他将再次带我去颐和园,故地重游,寻找当年的那个小亭子,再拍张合影,搞个烛光晚餐blablabla……
然而世事无常!那段时间他竟然4次被派往南美出差,一晃几个月倏忽过去。记得纪念日那天,老公正要上飞机,他满怀歉意地跟我和孩子在机场附近的餐厅吃了顿饭,说:“日日是好日……”
但我始终耿耿,婚姻有几个20周年呢,本以为颐和园总会在那儿,我们总还会这样走下去,一切不必急。没想到阴差阳错,愿望就是实现不了!尽管他出国这几次都给我带了化妆品和包包,但心里总觉得不满意。
而且,凭颐和园之大,能否找到当年那个亭子,也颇可疑。后来曾几次去园子里搜索,都不得要领。深知我心的好友拿着我的照片,去颐和园按图索骥,仿佛是知春亭,又像是鱼藻轩……好友连访了好几个老员工,都说辨认不清,经过20年来多次大修,这样的木亭子已经很少见了。
美中不足今方信,不知到30周年纪念日,我有没有机会实现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