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10月11日,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的演讲台上,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教授感慨,如今科学研究与商业开发的距离正在缩短,许多新技术也正在跨越学科的分界线。在他眼中,这是一个科技与商业开放合作的“黄金时代”。
作为中国唯一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教授在此次演讲的前一天,在杭州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座谈,同时参与座谈的还有“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等12位顶级科学家。此外,姚期智教授也参与筹办了阿里巴巴集团设立的未来科技实验室“达摩院”。
“科学家要有创业者的意识,企业家要有科学家的严谨态度”
在今年云栖大会第一天,最让人意外而惊喜的是,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了一个全球研究院,马云为其取了一个颇有禅意的名字——“达摩院”。
“达摩院”的阵容可谓“星光熠熠”,首批公布的学术委员会10人中,有3位中国两院院士、5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布式计算大家李凯、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George M. Church等。而参与“达摩院”筹办的,也有姚期智教授、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潘建伟院士、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周以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教授汤晓鸥等13位顶级科学家。
据介绍,“达摩院”将研究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议题,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
在科技公司动辄设立研究院、实验室,任命首席科学家的今天,阿里巴巴还是第一次设立全球性的研究机构。“在公司刚刚成立七八年的时候,我是坚决反对公司有任何研究室、实验室的。前面10年谁都不能跟我谈实验室,我认为绝大部分公司是研而不发,不可能走久。”马云表示,在成立18年之后,阿里巴巴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对于设立“达摩院”的初衷,马云用一句话做了概括:“一个科学家要有创业者的意识,一个企业家要有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未来。”
而在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发展部总监刘湘雯看来,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密切合作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增长,也能推动科学家探索更深远的研究课题。“现在千亿次级别的信息处理已经实现,教授的工作可以更远一点,更前瞻一点,更基础一点,要能把大家带向未来”。
自嘲“不懂技术”的马云,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科技的热爱和尊重。在与姚期智等科学家交流时,他谈到,阿里巴巴目前有两万多名工程师、500多位博士的技术储备。在马云的设想中,通过缩短科技与商业的距离,阿里希望成为一家技术引领的公司。
跨学科、跨领域的开放合作
姚期智曾长期在美国学习、工作,他注意到最近几年国际科技巨头的一个新现象:主要业务不再只是做信息技术的开发,开始涉及其他学科。他提到,谷歌、阿里巴巴等企业在研究量子计算机之外,也将业务触角伸到了生命科学、汽车,在风险投资、金融科技等金融领域也有广泛布局。
这也是云栖大会“操盘手”胡晓明的切身感受。身为阿里云总裁,他见证了3年前“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更名为“云栖大会”。据他介绍,如此改名主要是希望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的普惠技术力量支持各行各业。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云栖大会也逐渐变成一个科技和产业融合,不同学科结合的联盟。据统计,本次云栖大会有400多家科技企业参展,参会人数有望超过5万人,还有来自五大洲67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歪果仁”参与本届云栖大会。
“今年云栖大会120多场分论坛有15%都是由合作伙伴主办,明年这个数字可能上升到40%。”胡晓明补充说。
开放、共享正在成为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关键词,但也有专家提醒,在此过程中,法律制度要跟进完善,以黏合科技发展和社会制度之间逐渐扩大的鸿沟。
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任奎教授表示,网络空间已经成了新的疆域,但技术不能解决网络疆域中的所有权问题,因此在网络安全、个人数据信息保护等方面,都需要法律制度及时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