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已经占领中学!在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转型阶段成长起来的这代人,对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填鸭式的教学,不愿再被分数捆绑。满足他们的需求,对学校来说,挑战不小。
在十九大代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看来,要应对挑战,就要把学校更大限度地还给00后们,让他们做学校的主人,校长只做学生的首席服务官。
这样的尝试,李希贵已经在北京十一学校推行了10年。
今年暑假过后,当北京十一学校的孩子们重返校园时,发现学校里多了几座壁球馆,全校选修课中也多了一门壁球课。
这是学生中几位壁球爱好者和校长李希贵在“校长有约”午餐中敲定的事。
校长一诺千金,这里的学生们早已习以为常。
在北京十一学校任校长的10年间,只要不外出,李希贵每个周一的午餐时间都留给学生。和他一起用餐的学生既可以畅谈成长的烦恼、寻求解决之道,也可以对学校的建设,甚至是课程的设置“指手画脚”。
10年间,至少有3000名学生与李希贵共进午餐,戏剧表演、动漫设计、服装设计、汽车设计、击剑课,等等,这些“不务正业”的业余活动,在一次次午餐中,成了李希贵与学生约定的誓言,最终变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观察者多以“教育改革”的尺子来衡量北京十一学校的这些变化,能拿高分、能得大奖的学生群体,频频被社会点赞,而在李希贵看来,他所做的这些只不过是遵循着“把学校还给学生”的治校逻辑。
如果说最初“把学校还给学生”的改革理念还只是一种朴素的尝试,那么在最近5年,李希贵越发感觉到,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需求正变得多元,仅仅追求高分已经成为过去,学生和家长对全面发展的能力更加关注,这也倒逼学校要更大尺度地把校园还给学生。
00后一代对教育更高层次的追求也已经受到最高层的关注。
李希贵说,他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5年前,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具体阐述这段话时,习近平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在李希贵看来,总书记把“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放在第一条,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鼓励,更是鞭策。
教育工作者要在“更好”二字上下功夫,琢磨什么是人民需要的更好的教育。
在追求“更好”教育的指挥棒下,5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内容纷呈,李希贵感触最深的是,国家提出了打造“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并将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核心素养被定义为“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
李希贵说,这个专业的术语,其实就是要改变教育领域大量存在的“唯分数论”的现象。教育的定位也要从过去教学生解题,转变为教学生解决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唤醒自己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被媒体称为教育改革急先锋的李希贵也深感人民追求“更好”教育带来的压力,他说,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得靠教育转型。工业社会需要的是标准件,学生们不需要差异化发展,而现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正变得多元,需要知识有差异、能力有差异、更懂得创新的人才。
北京十一学校10年的改革经验之一也正是通过学生自己走班选课,打造知识结构、能力完全不同的学生。
在李希贵的观察中,这些自己制定课程表的孩子是快乐和幸福的。“幸福是什么,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李希贵说,对正在成长的一代来说,塑造自己、释放自己就是成长中的快乐。
00后已经成为当下基础教育的主要对象,这一代人正处于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折时期,在李希贵看来,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为“强起来”的一代打造更好的教育,满足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做好他们的首席服务官。而这些将在未来5年更加清晰地谋篇布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 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