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过的国内“首单”金融服务,已记不清笔数;他办过的业务创新培训,也已记不清期数。
在金融这个国际竞争“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从业19年的他目标始终清晰坚定:在金融中心、开放高地,为中国经济崛起和中国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他便是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张欣园。
今天,中国游客用人民币在全球“买买买”,人民币在世界受到普遍欢迎。8年前,人民币国际化在跨境贸易结算领域起步时,打通国际通道、让世界接受人民币登场的艰难复杂,非亲历者难以想象。
2009年7月6日上午,上海电气集团国际经贸公司开在中行上海分行的账户,向某香港客商汇出进口结算项下人民币款项。全球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由张欣园带领的团队完成。
一笔几秒钟到账的转账,他们努力了一年多。
“你看到的是一笔到账,实际上背后是一连串前所未有的浩繁工程。”张欣园说,当时很多海外银行都不清楚人民币长什么样,有了人民币不知道怎么用。最初建立的11家海外代理银行要一家家谈,得主动提供配套服务。企业也都用惯了美元,要做引导改变交易习惯。此外,他还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管理办法的制定。
张欣园的副手程耘回忆,那时美元包打天下,推人民币结算很多人不理解。外派欧洲刚归来的张欣园,用国际视野和经验,带大家一步步打通人民币结算清算国际通道。“刚启动时我说一年能做1亿元吧,他说100亿元都打不住。果然我们第一年就做到100亿元,现在每年能做到6000亿元。”
“看准机会,我会毫不犹豫抓住。”整齐的分头、简洁的话语、有力的手势,41岁的张欣园言谈举止中透着干练。学经贸英语的他,1998年大学毕业前从未想过会进银行,但入行则全身心投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到最好。”
在普通人看来,贸易金融业务深奥高冷。但在张欣园看来,这些业务的实质很简单,就是为跨国贸易投资提供便利。
上海一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非洲某国投资了一家瓷砖厂。然而,那里外汇管制严格,资金一进入会被兑换为贬值较快的当地货币。企业主2016年前来求助,张欣园建议来自贸区开设自由贸易(FT)账户:当企业要向当地付款时,资金再从FT账户打入该国,此外资金会妥妥地存在上海。问题迎刃而解。
“用足上海自贸区金融便利化措施,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张欣园又找到了新的机遇。
此前,国内银行体系中没有合适账户,可以让非持牌在岸银行为离岸客户服务。作为自贸区改革试点,FT账户相当于再造一套银行账户体系:在严格监管和风险隔离下,允许真实贸易投资资金自如进出,便于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但对银行而言,两个账户体系是难上加难。在总行、分行领导支持下,张欣园牵头带领大家在会计、系统、规章制度等几乎所有领域另起炉灶,耗时近一年,终于在2014年6月建成了中行FT账户体系并通过监管部门验收。
“相当于修好了一条稳健实践资本项目有序开放的高速公路,未来监管部门可根据发展需要随时调控流量。”张欣园说。
分行现金管理部总经理葛蓉华这样评价“战友”:有想法,善创新。他对国家政策、企业需求以及业务底线、边界把握得很好。中行跨境人民币和自贸区业务得了那么多“首单”,他的作用很大。
作为摘夺过全国“金融服务能手”桂冠的业务尖子,张欣园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带队伍、培养人才。
“干一件事情,光靠一个人、几个人是不行的。我工作的意义,在于团队价值的实现。”张欣园说。
据新华社上海10月15日电
新华社记者 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