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世界的中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0月24日   01 版)

    巴西共产党政治与国际关系书记若泽·卡瓦略23日发表文章称,十九大对世界而言同样重要。他说,中国正经历其历史长河中最为闪亮的阶段,这个国家的经验值得世界瞩目。

    而这几天,多家国际媒体的报道也持相同的观点。德国之声电台网站说,十九大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党内会议,更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会议。

    英国广播公司则用了更形象的比喻,十九大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大会,中国将为世界经济的未来提供新的智慧与方案。

    与这一评价相呼应的是,十九大新闻中心提供多种语言的报告稿,包括英、俄、法、西班牙、葡萄牙语等被使用最多的语言,也有老挝、韩语等小语种。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形象早已不只有熊猫和长城,留在国际舞台的中国印记是,这个国家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写入了联合国决议,这个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打通着各国间交往的阻隔。全世界都在聆听中国的声音。

    初绘盛世模样

    对十九大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来说,十九大报告中“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表述,最让她感同身受。

    这位研究隋唐史的学者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总是现实最好的老师,那些在盛唐出现的场景、那些唐朝走向盛世的路径,在今天的现实中国都能捕捉到。

    在蒙曼看来,所谓盛世,就是世界认同并且羡慕你的文化。开元时期,白居易刚刚写出一首诗,居住在长安的外国使者就争着出高价竞买。

    而在当下,蒙曼强烈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回归与活化。让酷爱唐诗的蒙曼始料不及的是,她在一个网络平台所做的读唐诗节目,一年就有1600多万的点击率,她本人也因为做了“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点评嘉宾成为“网红”。在她看来,传统文化的蓬勃兴盛,是一个国家经济强大之后,民族自觉向优秀历史的回望。

    强烈感受到传统文化兴盛的还有十九大代表、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北京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坚。在徐坚的记忆中,曾经人们到音乐厅追捧的是交响乐,可现在,北京中山音乐堂的演出中,一票难求的是古琴、古筝的演出,而且观众大多是年轻人。

    与盛唐相承的是,不仅国人在激活传统文化,而且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用他们的语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今年夏天,旧金山歌剧院主动找到保利剧院合作,用歌剧排演《红楼梦》,并在多地巡演。徐坚说,这是一个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让中国古典文学在世界舞台焕发魅力的经典案例

    在蒙曼的眼中,盛唐还是诗人王维笔下的这个样子:“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彼时的长安城开放、包容,多元的世界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那里商贾云集。

    而在今天,作为蓉欧铁路起点的西部重镇成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正给这里赋予更开放的格局、更包容的文化。

    十九大代表、成都市市长罗强的包里随时装着一张蓉欧铁路的地图。铺开地图,仿佛能展现在眼前的是,成都生产的电子产品、汽车,沿着铁路线正驶向中东欧国家。他最经常听到的商贸伙伴的赞叹是,原来四川成都不仅有大熊猫,还有精良的电子产品。

    罗强所接触的“蓉漂”也变得多元了,不再局限于在培训机构就职,而是有来自全球的经济、生物、音乐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最近他听说,一位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应聘了四川交响乐团长号首席,要定居成都。这位叫亚历山大的音乐人说,他觉得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中心。

    形象比肩美国,靠的是对全球的贡献

    70后王秀杰出国留学时,对她的外国同学来说,长城就是中国的符号,但是今天她和她的团队赋予了长城新的含义。

    十九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秀杰说,她的团队在干细胞领域顶级期刊发过一篇封面论文,当时期刊的封面用的是王秀杰和同事设计的长城图案,RNA分子长长的链条被画作“长城”,上面分布着“烽火台”。

    她说,在生命科学领域,全球的科学家越来越喜欢把自己的成果勾连上中国元素。在基因命名上,有的基因直接被命名为“yinyang(阴阳)”,一种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相关基因被命名为“DA(大)”。

    这些变化背后是中国科学家深度参与国际科研、为全球科技进步作出贡献后获得的同行认可。

    今年8月,美国皮尤调查中心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全球最受欢迎国家,中美争第一”。这份基于全球多个国家民众的调查分析说,中美两国美誉度目前基本持平,且近几年,中国明显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

    在十九大新闻中心的一场记者会上,一位美国记者曾提问说,中国在全球的美誉度能比肩美国,是不是靠花钱做形象广告?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的回答是,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靠得是对世界的贡献。

    那些响当当的世界贡献包括,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下,中国经济平稳,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再有,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不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也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公共卫生、减贫脱贫等全球性挑战作出了中国贡献。

    艾瑞克·比埃是来自肯尼亚的记者,从他的国家到中国,最快的航程也要超过24个小时。

    几年前,他的生活中并没有中国元素,但随着中国援建的蒙内铁路的建设和通车,住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他,每天生活的日用品中总有几样是火车从蒙巴萨港口运来的。蒙内铁路修通前,往返两地的只有汽车,一般需要耗时10多个小时,而中国援建的铁路跨越两地只需要3个小时。他说,蒙内铁路就是肯尼亚人眼中的中国。

    在罗强代表看来,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改变着蓉欧快铁的起点、欧洲和中亚进入中国西部的第一个特大城市成都,也使得沿线的国家正逐步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罗强记得,捷克总统顾问科胡特等多位外国政要到访时均曾表示,会向企业、商会等竭力推介蓉欧快铁。

    如今的蓉欧快铁,已经成为一条连通亚欧大陆的新经济走廊。自2013年开行至今,开行数量、综合装载率增幅均稳居中欧班列开行城市首位,也使得成都今年1~9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实现56%增幅。沿途都是中国印记。

    而2015年年底在在巴黎通过的《巴黎协定》因获得最广泛的共识,而被认为开启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篇章。

    据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回忆,在协定签署前,突然有一个国家动摇,但缺了这一张赞成票,整个巴黎谈判就会功亏一篑。当时主持谈判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秘书长找到解振华,希望中国能出面斡旋。

    最终,这个动摇的国家给巴黎协定投下了赞同票,让他们服气的理由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自主减排温室气体的目标。巴黎谈判中,全世界都记住了中国对气候变化进程作出的贡献。

    听,中国声音

    十九大代表、天津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冯翠玲的同事中有一半都是外国人。她的这些外国同事甚至会和她讨论,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有一次,学院的院长、一位美籍教授希望冯翠玲能给他推荐有关中国国家治理的书籍,冯翠玲推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几天后,她看见这位外籍教授把英文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摆在了自己的桌子上。

    10年前,有一首流行歌曲叫《中国话》,歌里唱到,“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那时候世界听的可能确实是语言层面的中国话,而现在全世界希望听到的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引擎声,以及全球治理的方案。

    近年来,多位中国学者都曾经拜访过“软实力”之父,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他最早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认可中国近年来在软实力方面打造的亲和、负责任的形象。但他给去拜访他的中国学者提意见说,软实力还要体现在有能力去制定议程,包括说服和吸引其他国家的能力。

    在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走向世界,但中国人向外讲故事的能力还有提升的空间。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熊猫和功夫,都是中国的元素,但中国却没有制作出《功夫熊猫》。

    当然,光有讲故事的能力,或者只剩下讲故事的能力也不能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有观点认为,中国要在世界有话语权,就得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这一点,从十九大新闻中心那场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记者发布会的火爆程度可以窥见一斑。

    全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的记者依然关注,中国经济的增速目标是否能如期完成,会不会硬着陆,保持中国经济定力的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工具,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中国经济新增长极也被广泛关注。在这场记者发布会上,还有一种声音,他们希望中国能更多地提供可复制的发展经验。

    赵磊认为,要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不仅要保持经济体量,还要有声量,得向约瑟夫·奈说的那样,去参与议程设定、规则设定。近年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出的亚投行、丝路基金、新开发银行都可以划在这个范畴。

    研究那些曾在世界舞台享有话语权的国家,赵磊得出结论,一个国家要有说服和吸引其他国家的能力,那一定是把握主未来世界的潮流。

    而当下及未来的世界潮流,就是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这几天,在采访之余,一些外国记者去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展厅他们可以触摸到十九大报告提到的重大科技成果的模型——天眼、蛟龙号、大飞机。他们的一个共识是,认识中国的眼光要变,得跟上中国的步伐。

    本报北京10月23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10月24日 01 版

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三次第四次会议
强国一代
世界的中国
新时代,青年公务员的机遇和挑战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