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共青团介入社区工作者成长,破题基层治理困境

上海徐汇:留住居委会年轻的“老娘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1月15日   07 版)

    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到最基层的居委会、社区工作是不是“没出息”?外企工作的二胎妈妈辞职到社区工作,是不是轻松了、没事了?当一大批五六十岁的居委会大妈即将大面积退休后,谁来“接盘”繁琐、无聊的社区工作?

    在上海市徐汇区,有一大批被誉为“和谐社会基石”却很少有人关心的青年社区工作者。“这个青年群体人数不算多,但实打实的,个个都是徐汇最基层、最重要的‘毛细血管’,让这群人动起来,青年的获得感、社区的活力都会得到质的提高。”团徐汇区委书记葛银锋介绍,徐汇团组织很早就开始关注这个群体,近期还制订了针对这群特殊的“青年骨干”的“成长计划”,主动为他们搭建了一整套成长体系,培训班、推优荐才、资源整合都有了社区工作者的份儿。

    葛银锋认为,把这群现成的青年骨干团结好、留下来,他们将会成为未来基层共青团工作快速起步的“基础公路”。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徐汇区社工招录到岗流失率从8.4%下降到了2.8%。

    年轻的“老娘舅”最缺培训

    徐汇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社区类型众多,既有大量商业商务型社区,也有不少老公房小区、老式商品房小区、中高端小区、滨江豪宅区,居住着上海人、新上海人以及大量外籍人士,居民区工作不好做。

    一般人可能想象不到,这些社区里工作的以往概念中的居委会“大妈”,现在已被很大一部分35岁以下青年所替代。团徐汇区委去年曾对本区社区工作者群体做过一项全面调研,发现全区3000多名社区工作者中大多为35岁以下青年,大专及以上水平的社区工作者占比高达48.66%。传统概念中的居委会干部,已经由一群高学历青年取代。

    团徐汇区委书记葛银锋曾在基层调研中与青年社区工作者接触多次,他发现,这群人流动性极大,“相比外企白领、公务员、国企民企员工,他们的职业瓶颈特别明显,做到居民区主任、副主任,就感觉到顶了。”

    葛银锋说,社区治理关系全局,不只是团委一家的事儿,这群年轻人如果发展不好,或许会影响到整个社区基层建设,“也想为团组织留住人”。

    留不住人,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年轻人在社区工作者岗位上,总感觉“没有出路”;二是年轻人刚进社区,基本技能缺乏、资源匮乏,工作开展困难。

    根据团徐汇区委针对800多名社区青年工作者的调研,目前该区社区工作者主要年龄集中在26~35周岁,虽然本科、大专学历居多,但真正社工毕业的人数只占21.51%,而具有专业社工职业水平证书的只占34.14%。

    这些社区工作者对工作的认可度和积极性普遍较高,但对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的满意度则相对较低,且大多数人认为该因素是影响社工专业化的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青年社区工作者普遍对社工专业化培训有需求,其中实务类培训呼声最高,约占各个环节的68.95%。他们对沟通协调能力、整合资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训需求最高,分别占到61.56%、58.2%和55.65%。

    与过去相比,社区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了。“过去社区干部都是退休老同志,回到社区发挥余热;现在都是年轻大学生,只有打通向上发展的渠道,才有更多优秀人才愿意来。”葛银锋说,社区工作者不是专业社工,也不是基层公务员,没有事业编制,他们主要在居民区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很基层,但很重要”。

    城市管理的“绣花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过“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在上海,上海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的着力破题点。原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曾在全国率先要求上海所有街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区治理”,并连续多年把市委“一号课题”定位在社区治理的探索上。

    城市管理的“绣花者”就是社区工作者。2017年年初,在对徐汇社区工作者进行了充分调研摸底后,徐汇区委正式启动“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计划”,团区委重点参与实施。

    这项计划,直击社区工作者的“痛点”——一方面,为他们提供培训机会、交流展示机会、活动资源分享;另一方面,建立推优、树典型机制,给荣誉、给平台,帮助他们打破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徐汇区康健街道樱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廖广辉就是一名社区“绣花者”。走进樱花园小区,你会看到这个有些年头的老旧小区的居民楼都刷上了嫩嫩的浅黄色“外衣”,与小区里粉色的樱花、绿植相映成趣,干净整洁。

    过去,要给社区做个外墙改造,在樱花园这样的小区,基本不可能实现,“每户人家的意见都不一样,永远改造不了”。但在小廖社区民主“樱花友约”项目的推进下,居然就实现了。

    “樱花友约”第一次活动,把社区居民骨干叫上,连半数以上代表的统一意见都没有收到。浅黄色外衣的配色方案,一开始仅得到约30%居民代表的认可。大家争执不下之时,平时笑眯眯的小廖一下子变得“果敢”起来,他提议,“先在一栋楼上试颜色,不好看再换”。

    第一栋楼的“外衣”颜色一出来,剩下的70%居民主动叫好,他们纷纷跑到居委会主动投上宝贵的一票。最终,配色方案在樱花园社区实现了近100%的通过率。

    这种“先试再推”的工作方法,就是小廖从团委开设的“同心班”青年社工培训基地上学来的。小廖告诉记者,同心班目前共有18名团员、36名40岁以下青年社工。他们被按照区块分成4个小组,定期学习。

    近期举办的创意类社区工作金点子征集活动,共收集青年社工合理化建议55条,创新和优化社区管理的金点子10条。这些建议和点子被制作成工作小手册,供所有青年社区工作者参考学习。“社区里会遇到的大多数困难及应对方法,都能查找到。”小廖说。

    每一名社区工作者,还有一本《社区工作者成长手册》,包括职业发展路径、专业成长路径、资源地图、展示舞台、社区工作方法等青年社区工作者最需要的“资源”,全都罗列其中。

    搞一次活动,没有场地怎么办?翻开成长手册到第24页,你可以找到徐汇区所有免费面向居民、社区开放的活动场地和活动项目,包括青年中心、科普创新屋、党建服务站、国家级科普基地,所有活动场地的联系方式全都能找到。

    就算是个“新手”,拿到成长手册的这一天,至少也可以知道自己已经是社区工作者,而不是“志愿者”。

    薪水不高,拿什么留人?

    “绣花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绣花者”的薪资实在算不上太体面。在上海这样的高消费城市,在短期内无法实际提高薪水的情况下,拿什么留人?除了积极推动社区工作者薪酬制度改革,徐汇团组织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归属感和成就感,提高岗位的“附加值”。

    今年5月,在“青春喜迎19大,向上向善好青年”五四主题集会上,斜土街道景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崴第一次走上舞台,用TED演讲的方式向全区青年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6万余人在线观看他的演讲直播。

    “每个月拿着税后2720元的薪水,每天跑楼宇,和企业谈党组织和工会组建、谈服务辖区白领,体会不到成功的感觉。”李崴对自己第一份工作——专业社工不无抱怨。他告诉记者,和他同期工作的278名社工,两年后仅存5名还在坚守。

    而如今,担任“社区工作者”虽然薪水还是不多,但却带给他极大的成就感。每年6~10月防汛防台风期间,李崴的办公室里长期放着被子、躺椅,他每天牵挂着70年以上房龄的老房子,半夜要求自己“一夜三巡”。

    虽然工资不高,但他却在社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团组织策划的“徐汇区青年骨干研修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说,社区工作者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带感”的事业。

    斜土街道日晖六村第二居民区社区工作者杨晓是一个有着10多年外企工作经验的“二孩妈妈”,她告诉记者,最初应聘社区工作者岗位是想“待在社区带孩子”,“外企薪水高,工作辛苦,没时间带孩子”。

    但回到社区后,她发现,自己比在外企时更忙了,而且薪水也只有过去在外企的“一个零头”。但她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把这份工作坚持了下来。

    “觉得干得很开心。”在社区里,杨晓会定期开展各类亲子活动,与社区里的爸爸妈妈们打成一片,交流育儿经验。她还通过团区委组织的社区工作者“同心班”认识了一群过去永远不可能认识的体制内朋友,法官、民警、企业家、创业者……“他们的故事,总让我不自觉地想去学习”。

    社区工作者们有个微信群,大家会在群里讨论工作、吐槽工作、研究创新,“在外企时,工作到一定程度感觉这个工作很没意思。就是个工作而已,挣点钱,没有创新,挫败感很强。”但在“同心班”大家庭里,杨晓却能找到久违的“归属感”。

    她甚至像儿时读书那会儿一样,想要积极工作,争取得到团区委的“推优”机会,走上舞台展示自己。据悉,2016年~2017年,团徐汇区委共推报2名社区工作者获评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1人获评上海市优秀团干部,2人获评年度上海杰出优秀青年志愿者,1个集体获评上海市青年文明号,1个集体获评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2人成为五四主题集会TED演讲者。

    今年8月,中共徐汇区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深化推进全面成长计划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以不断满足社区工作者成长需求为导向,以核心能力培育为重点的多个项目和各单位任务分工,这些年轻的“娘舅”,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1月15日 07 版)

上海徐汇:留住居委会年轻的“老娘舅”
清华大学2017年学生社会实践年会展示累累收获
中国矿业大学:青创“苗圃”点燃双创之火
图片新闻
扫码读“共青团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