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二进制生活

新时代女娲怕与爱

王梦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1月22日   11 版)

    波士顿动力公司的新机器人把我吓得不轻。

    这家美国工程与机器人设计公司11月17日放出了一段视频,很快被全网疯转。视频中,双足机器人Atlas迅捷行走,轻松发力跳上高台,来了个漂亮的后空翻稳稳落地。

    尽管钢筋铁骨,它的身体结构以及自然顺畅的动作都与人类没有太明显的区别。但它比人更加强大。

    作为一个宅女,我能力范围内最接近Atlas后空翻的动作就是翘着椅子腿看视频时惊出的一个跟头。

    机器人比人强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些家伙跑得快跳得高能干重活还不疲劳。数据显示,20年后,大约有30%的人类工作会完全被机器取代。但是,尽管被称为机器“人”,它们中的大多数都不像人。

    它们可能是一条胳膊,能举起数吨重的集装箱,能轻柔握住脆弱的玻璃杯。它们也可能是一个大脑,用1与0考虑着无穷组合。更多时候,它们的样子像船、像装甲车、像堡垒,尽可能以最简洁和高效的机械形态完成自己的任务。

    以双足行走、甚至奔跑跳跃,对人类来说再自然不过,对它们来说则并不简单。

    有一阵子,我的恶趣味是在YouTube上观赏“机器人摔跤”的视频——它们实在很好找,随便搜一下就跳出100多万条。那些动辄造价百万千万美元的造物遭到楼梯、土坡甚至平地上的一个小缝隙埋伏,吧唧蹶倒,有时仰面朝天,有时大脸砸地。

    我们髋部到小腿有42种肌肉,脚部有4层肌群,密集的神经网络和关节灵活的骨骼支撑着复杂的运动。对机器来说,既要尽量学习人体的协调运动,也需要掌握这套系统的平衡法则。以做后空翻为例,一跃而起不算麻烦,降落后保持身体的稳当则十分困难。

    我相信,我们毛茸茸的祖先从树上下来时也免不了踉踉跄跄,在数百万年的演化后依然要从头学走路。机器人的发展史则短得多。最早的两足行走机器人诞生于1985年的日本。这个叫WHL2的家伙1米来高,腰上托着马达,1分钟走5步路。

    在不断点击机器人摔跤视频并哈哈狂笑时,我有种优越感:“啊人,多么非凡的作品!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没见过天神,人类就忍不住打起了做个真神的主意。人类为神赋予的一个常见属性就是擅长造人。上帝以自己的模样造了亚当,女娲照着自己捏黄泥小人儿。

    女娲不是好当的。自诞生以来,类人机器人的研究没少面对“不实用”的质疑。机器是人类帮手,存在目的是尽可能地节约成本,高效、大批量地完成指定任务。仿生学的结构不一定是唯一选择。履带或车轮可以取代双脚,几何规则的设计对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没那么苛刻。

    类人机器人在巨大的成本投入下,常常不及人类亲自上阵效果的千分之一,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是遥远未来的事。实际上,兽形带足机器人研究的翘楚波士顿动力公司也曾遭遇收购风波,一年内在3家互联网巨头手中辗转。

    “可我就是想做一个像人的机器人出来啊。”机器人实验室RoMeLa的一名亚裔研究者曾在电视节目中感叹,“这样才可能实现那种未来,机器人像人一样在我们之间生活的未来。”

    这或许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情结。从一身腐肉、在一道闪电下复活的弗兰肯斯坦到拥有完美肌肉的杀人机器“终结者”,从煤气灯的照耀到电子屏的闪光,无数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描绘了这种令人着迷的存在:它们的行动与外貌与我们如此相像,隐藏在人群里,却非我族类。我们创造了它们。

    不断摔倒的出糗史,也是类人机器人越走越稳的前进史。2006年,本田科技工业的白色机器人在发布会上摔得四仰八叉,这个看起来像个宇航员的家伙刚刚学会攀登楼梯。2015年,DARPA的双足机器人一头栽倒,爬高走低已经难不倒它,跨越障碍还是个挑战。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又会在新的摔跤视频里看到Atlas,但我相信,那不过是它未来挑战的预告片。它刚刚学会后空翻,也许还会挑战体操运动员的全部动作,直到它模仿人类行为的灵敏和力量完全凌驾于人类之上。

    当我们的造物在无限接近于我们,我们也正在无限接近于神,甚至取代神。这是电子时代的女娲神话。只不过这一次,如果天塌下来,我们的机器复制品会马达一转探身霄汉,小手一翻一把扛住,还回身对我们比个“v”字。

王梦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1月22日 11 版)

救“救命药”的命
家长的“刚需”
“玩儿命”当贵族
新时代女娲怕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