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说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一定想不到百年后的人们可以“带着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文字被储存到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看书再也不是一件麻烦事。而电子阅读器的出现,让阅读多了一种可能——在电子设备上像看纸质书一样阅读。
近日,亚马逊发布了最新版本的Kindle Oasis,重量仅 194 克,从第一代略显笨重的机身,到如今轻巧且功能强大的设备,电子阅读器已经走过10年。
时间倒退13年。2004 年,在亚马逊的一次高管会议上,CEO 杰夫·贝佐斯在没有多少人支持的情况下,决定自主开发一个电子阅读器,一个专注于阅读的设备。当时的亚马逊只是一个电商公司,没有任何研发制造经验,这个决定是一个大胆的冒险。但贝佐斯看到了未来电子阅读的大趋势,他坚定自己的判断,“哪怕现实再难,也必须学习如何去做”。
2007年,第一代kindle研发成功,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小盒子里,有存量巨大的电子书城,有9万种电子书,每本书的定价都是9.9美元。更让读者意外的是,这个小盒子竟然有纸质书一样的阅读体验。电子墨水屏减少了屏幕光对眼睛的刺激;按下翻书键,页面像手翻书一样翻过;遇到想标注的语句,可以在设备上标注和收藏。
这个小小的设备打开了人们读书习惯的新大门。此后,电子阅读器不断升级,2011年出现了触摸屏,2012年引入了照明灯……2013年,kindle进入中国,马上受到了中国读者的欢迎。同时,本土化产品也逐渐出现,汉王、国文、掌阅等品牌,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90后女孩毛小毛随身携带的包里少不了两件物品——手机和kindle,咬牙买了kindle后,她觉得这是自己近年来买的最有意义的物品。上下班的地铁里、等公交的空隙或者是等待迟到的友人时,她都会拿来读一会儿,“可能只有两三页,但总比刷手机强”。
对于毛小毛来说,她最喜欢的是电子阅读器的便携,“装在包里很方便,即使是女生常用的小包也能装得下”。她称自己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很少安排大段时间专门用来阅读,电子阅读器能让她在闲暇之余翻几页书,有助于养成读书的习惯。
毛小毛代表了大部分读者的感受,电子阅读器的出现让读书变得更为便捷,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
80后男孩颜韦也是电子阅读器的爱好者,他很喜欢电子阅读器里自带的字典查询功能。同时,他对电子书商城里40余万本的藏书量赞不绝口,“这相当于把一座图书馆装到包里”。2013 年年底,Kindle 中文书店的电子书数量为 6.2 万本,到今年年初已经达到 14 万本。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在出版纸质书的同时,也上线电子书。在近期的一场活动中,作家冯唐表示,自己最初是把纸质书转换成电子书,而现在已经是纸质书与电子书同步发布。他认为,阅读不应该有太多的界限,出版也一样。
商务印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随着电子阅读器的普及,数字出版越来越成为当下图书出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出版的图书,基本都是纸质书和电子书同步,以前没有出版过电子版本的图书,也会转换成电子书再次发售。
毛小毛觉得,电子阅读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电子书的版权。初中时喜欢读网络文学的她,经常从电脑上下载电子书到手机里,但来源不明的电子书经常会有不少错别字。电子阅读器的出现,让她能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电子书。
尽管关于“电子书能否取代纸质书”“电子阅读器的利用率有多高”等话题的热议仍在舆论中继续,但就像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评价,“Kindle 不会取代纸质书,但是可以丰富读者的选择”。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