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中,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即使是现代科技手段发达的今天,对此也是无能为力。从防病治病的角度,看一看到底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有机会找到办法。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疾病的来源说起。人类疾病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类:
一、人类进化导致的疾病
经过漫长的自然进化,人类是自然界唯一直立行走的哺乳动物。直立行走虽然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由于需要克服地球的引力作用,人类也付出了代价。由此造成的许多疾病,我们称之为“人类进化性疾病”。这些疾病在爬行的哺乳动物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如痔疮(由于直立行走,增加重力导致的直肠静脉曲张),腹股沟疝(由于直立行走,增加腹腔重力导致),阑尾炎(人类进化为杂食性动物,导致阑尾的退化变窄),椎间盘突出症(直立行走导致的脊柱承重增加)等。这些疾病都是由于人类适应环境的速度快于人类身体结构的进化速度导致的,也可以比喻为“人类是一部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老爷车”。这类疾病,我们是无法预防的。
二、人类的退行性疾病
人类寿命的增加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生存环境的改善,但是人类寿命并不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自然界任何生物都有其自然的生老病死规律,都有一定的寿数。人类的很多疾病也都是属于衰老导致的“退行性疾病”。如脊柱的退行性疾病(骨质增生、脊柱劳损等骨关节病),体内各种脏器的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就是一种功能衰退导致的甲状腺滤泡纤维化,还有肾囊肿、肝囊肿)等。这类疾病也是很难预防,虽然现在有各种抗衰老药物,但很难奏效。预防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有“意识”地保护易受损的器官。但是人生漫长,又有几人能够持之以恒地“为活着而活着”,真正能够做到呢?
三、人类的遗传性疾病
各种动物都有遗传性疾病,人类也不例外。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原因复杂,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之分。多与物种的进化、环境的影响有关。其实,遗传性疾病可以看作物种进化过程中的变种、特例,具有恒定的发生概率。遗传性疾病多在幼年发病,呈家族性和区域性聚集特征,预防困难,很难治愈。如苯丙酮尿症,就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的遗传性疾病,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障碍,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蓄积,导致脑组织损伤造成智障。这类患者的治疗由于需要严格限制饮食和蛋白摄入,又被称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患者平均寿命30岁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人类遗传性疾病,虽然现在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筛查出部分患者,但是预防和治疗仍很困难。
四、人类生活行为导致的疾病
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疾病,称之为“生活行为性疾病”。致病的人为因素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因素。人们熟知的已知因素有吸烟、环境污染导致肺癌,接触苯导致血液病,食用黄曲霉毒素导致肝癌,EB病毒感染导致鼻咽癌,HPV感染导致宫颈癌,肥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和肿瘤,以及各种传染病、精神类疾病、不孕不育症和不注意用眼、口腔卫生导致的眼病、口腔疾病等。这些都与人类生活行为密切相关,且发病人数众多。但是这类疾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以预防,从而大幅度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是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现代医学的重点关注领域。这类疾病可以通过广泛的健康科普教育,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才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健康热点。
王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