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12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从“被动”到“主动” 自我造血焕发新活力

实习生 陆梦颖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05日   T02 版)

    每个组3分钟的路演答辩时间,在整个项目评分中占比50%,说什么,怎么说,怎么样出彩……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谭建光是公益创业赛的评审组长,参加了对73个项目的终评,他认为,3分钟的展示必须精炼,要说出项目最精华的地方——项目是否能持续发展,项目是否有创新的模式。

    “3分钟时间太考验人了,有的项目我还没有听明白就结束了。”一名现场观众说,这是她第一次来观赛,过去对公益创业的了解,多来自于学校社团,她想看看,在这里,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收获。

    朝气蓬勃:创新项目助农村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加入到了公益创业的队伍中。

    华北电力大学的创行团队,是一支由学生作为主力军的队伍,结合自身电力学科专业优势,已经运营了沼气蓬勃、绿色鱼塘、芦苇花开等多个社会创新项目。今年已经是一名大四学生的麻腾威,带着“沼气蓬勃”这个项目来到了这次大赛的评审现场。

    麻腾威通过对保定一些养殖场的实地调研发现,现在养殖场内的沼气利用率太单一,不但没有发挥正向作用,反倒是衍生出了很多负向作用。项目组结合学校优势,开展研发了一款光伏沼气互补发电系统控制器,并完成了全套系统的组装。

    最初只是在校园里的一个创新项目,现在已经做成了一个小有成就的项目。想着把项目往外推,也做过商业化,和电商对接,做过试点,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之所以转型做公益,麻腾威说这缘于今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麻腾威就是这个项目团队的一员。团队倍感鼓励,他们计划着要将项目继续进行下去,努力服务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开始每次到企业去,总是碰一鼻子灰”,收到的回复大多是说,“你们的这个项目很好,但是不在我们公司的投资范围”,“你们的项目很好,但是太超前了”,“在到处跑企业的这一年,想过要放弃,但是又心有不甘,咬咬牙还是做下去了”。

    现在,麻腾威和他的团队们已经注册了公司,也聘请了两个工程师,“现在团队使用的钱主要来自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一次性支持,大家尽量节省着用,以备不时之需”。

    麻腾威说:“公益创业应是一个可持续、又可以多方受益的过程,虽然赚的钱不多,但是可以支撑团队运营,可以继续把项目推广到更多的地方,这就是一个项目自我造血能力的基本体现。”

    创艺圆梦:小小橡皮蕴藏大梦想

    潘伊人和王丽来自扬州大学,是“创艺家”公益团队第一届和第二届的负责人。2012年在安徽支教,让她们有了意外的收获——一堂简单的橡皮章制作课,让她们看到了孩子们脸上久违的笑容,也看到了艺术的魅力,“很多的支教活动其实就像蜻蜓点水,对于希望小学的孩子们而言,这样的支教可能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去什么改变”,潘伊人说,孩子们的成长,需要公益组织的长期服务。

    一次手工课上,潘伊人发现了一名“特别”的小朋友潘锡鹏,他雕刻的橡皮章造型很简单,就是一个孤单的小人儿,但是周遭却是刀痕满满。潘伊人了解到,潘锡鹏和很多的留守儿童一样,缺失父爱母爱,父母外出打工,和奶奶住在一起。团队开始对他进行艺术治疗,小朋友也慢慢地打开了自己的心扉,每一次的作品就是他成长的见证,“从单独的小人儿,到他和奶奶的合影,到后来小锡鹏在橡皮章上雕刻出了一家人,爸爸、妈妈和奶奶,在一起放烟花”。在艺术治疗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像潘锡鹏一样,渐渐打开心扉。最直接能够看到的,就是孩子们脸上天真无邪的笑容。

    致力于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这个团队一直在做的。他们以一块块橡皮章作为公益的载体,脱离开传统的“花钱买公益”,转而利用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多重销售渠道聚拢资金,建立“创艺家”手工教室,将关爱回馈给留守儿童。

    小小的橡皮章,成本虽然不高,但却花了潘伊人和团队成员很大的心思。她们专门邀请了扬州的竹雕大师高志明先生为志愿者做培训,精细的雕刻内容从扬州的山水风景,到小朋友们喜欢的卡通雕刻,栩栩如生,丰富多彩。艺术传递了爱心,也传递了传统文化。

    “一个点子,一把笔刀,一个梦想,千万留守儿童的梦想……”公益创业是什么?她们也曾带着队伍参加了“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最终获得了金奖。在与其他项目的“交锋”中,潘伊人认识到,做公益是需要很大的成本的,志愿者的费用就是非常昂贵的,队伍要是没有自我造血的功能,只依靠短期的“被动”使用政府和企业资助,没有办法做一个长期发展的公益组织。“将能整合的资源有效地链接起来,要让这个队伍长久地走下去”。

    “创意的创艺,家里的家”,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为“创艺家”所题的字,“创艺家”在为留守儿童带来创意课堂的的同时,更多地想要给孩子带来温暖,打开他们的心扉,“既有创意,也是一个温暖的家”。

    “在中国14个贫困省376个贫困县建立手工艺术教室,是团队的公益梦想”,潘伊人说,这也是她们继续去做这件事的动力。团队已经主动地链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建立公益售点,将一枚枚橡皮章销售出去,小成本大收益,实现资金来源稳定。

    生机盎然:公益创新焕发新活力

    在本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大赛中,一共有179个项目入围终评环节,最终评出10个金奖,40个银奖和50个铜奖。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益创业的比赛当中。“从项目中可以看到现在的公益组织对自我造血功能的重视,对各种资源链接的重视,创造出了更多的自我价值。”评委钮海琴在对参评项目进行点评时说。

    “志愿服务建章建制,组织管理规范化,项目更具示范性和志愿性”,谭建光认为,不少的组织都在培养志愿者和公益人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这都是在为公益创业的未来储备力量,储备人力资源。

实习生 陆梦颖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12月05日 T02 版

公益创业 路在何方
从“被动”到“主动” 自我造血焕发新活力
从输血到造血的飞跃
行善有道,用情怀和方法两条腿走路
“边缘”项目闯出志愿服务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