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腐败让纯粹的运动变了味,也打压了那些严守规则公平比赛的运动员,最终更是伤害了国民的体育热情。
-----------------------------------------------
近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检察日报》主办的《方圆》杂志刊登的一篇旧文流传于网络,该文介绍了“不花钱难入选”、操纵比赛、金牌“内定”、赛事审批、经营混乱等体坛腐败乱象。文章称,种种腐败乱象,原因在于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导致权力过于集中。为防止和遏制体育腐败,法治建设至关重要。
其实,2014年中央巡视组向国家体育总局反馈巡视情况时,就有“赛事审批和运动员裁判员选拔选派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比赛违背公平原则、弄虚作假”“赛事开发经营混乱”等表述。现在的报道,更加具体也更直击人心。
中国体育腐败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我国足坛就掀起一阵“打黑风暴”,2009年更是刮起“反腐风暴”,最终57人受到法律制裁;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赵磊被带走,同样在业内引发震荡。
体育官员落马,原因或是操纵比赛,或是违规审批,抑或其他,总之,他们都触犯了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要看到,竞技体育本质上是一种博弈游戏,在长期发展中,那种力量、美感与智慧的博弈,因为有了公平透明的规则约束,才更有魅力。操纵比赛,把比赛当成权力与金钱的游戏,就背离了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
跟任何腐败一样,体育腐败也是源于权力的不受制约。正如有专家所说的,“在现有体制下,体育总局下面的各项目中心不仅是行政机构,还有事业单位,还兼有社团,一些中心还经营着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四不像’体制。”
在行政与市场边界不明的管理格局下,一方面,体育总局下属的训练中心要承担管理之责,另一方面又插手具体的经营领域,比如跟运动员的商业活动进行分成。而只有拿到奖牌的运动员才会具有商业价值,训练中心官员为了让运动员拿奖牌,背弃规则违规操作。本质上,是行政与市场纠缠在一起的“双轨制”导致了体育腐败。
假球、黑哨、赌博,这些竞技体育身上的毒瘤,让我们看到了体育腐败的严重程度——打着为国争光的旗帜,有些人也干了很多肮脏的事情。体育腐败让纯粹的运动变了味,也打压了那些严守规则公平比赛的运动员,最终更是伤害了国民的体育热情。
无论是有关方面还是公众都应该引起反思,应大力推动权力监督和体育改革。比如足球与篮球领域都已实现的“管办分离”,就为其他运动项目的改革提供了方向;而明确职业体育违纪、违法的法律责任,加码司法反腐,也该成为法律部门的共识。
说到底,正本清源,让体育回归体育本身,是杜绝体育腐败的根本之策。改变过于集中的体育权力,让体育运动循职业化、市场化路径运作,才能呵护真正的体育精神。
王言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