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12月0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天津

让信用成为人生支点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07日   T03 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内,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新贷培训会。

    马亚璇是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6年前,她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南开大学。虽然贫寒的家境一度让她烦恼不已,但是这个农村姑娘终于靠着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完成学业。

    在校期间,马亚璇做过家教、当过服务员,也在勤工助学岗打过工,不仅挣回了自己的生活费,还存下一笔钱。“一毕业就把2.4万元国家助学贷款全部还清了。”在她看来,这是对当初自己最困难时刻得到的那份扶助最好的答谢。

    在天津,每年有许多家境贫寒的“马亚璇”,借助国家助学贷款的这一“支点”,从寒门迈出跨进大学校门,进而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在贷款、还钱的过程中,他们也为自己的人生信用账户存下了第一笔财富。

    大善政的小烦恼

    和全国很多省份一样,天津的国家助学贷款从1999年启动试点。那一年,银行开始代替学校,成为贫困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对象。每生每学年最高可贷款6000元,毕业后可以一次性还清,也可分期偿还。

    凡是借款的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只需通过学校即可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不足。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一个考入公办大学的学生因经济困难失学”。

    据天津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2016年的10年间,天津市市属高校近7万名学生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金额达9.8亿元。加上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非市属高校,10年来,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助力下,天津市有近10万贫困学生得以顺利迈入大学校门。

    然而,这笔信用贷款在其循环之初却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难题——不良率较高。

    据天津多所高校相关负责老师回忆,随着第一批贷款学生毕业,从2003年起迎来了第一个还款高峰,因为对逾期不还款的学生缺乏制约手段,欠款的学生一下子多了起来。当地媒体也曾报道过当时的天津大学助学贷款的还款情况,“截止到2003年9月20日,逾期未还贷率为33%;经银行和学校多次催收,9月末逾期率仍为23%”。

    当时有的银行开始“挑挑拣拣”,比如只愿意贷给重点大学的学生,因为他们将来就业前景较好,还款能力比较强;还出现一些商业银行不愿意向非天津籍的学生放贷等现象。

    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2004年人行天津分行协同天津市教委、天津市财政局、银监局制定了《天津市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天津市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推动天津市金融机构尽快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受天津市教委的委托,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召开天津市市属高等院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招标投标会议。天津市13家银行接受了招标邀请。其中农行天津分行以不低于13%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比例中标。如果借款学生违约拖欠贷款,经办银行将获得相应的风险补偿金,由财政和普通高校各承担50%。也就是说,学生违约率越高,学校需要交付银行的补偿金越多。

    2006年2月,天津市教委与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确定天津市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均由农行天津分行承办。此外,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由中国银行馨名园支行承办。

    为了让助学贷款发放更及时,天津市再次修改助学贷款的管理办法,由“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贷款一次授信、分次发放”,改为“学费、住宿费贷款一次授信、一次发放,生活费贷款一次授信、分次发放”。天津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解释说,即“按当年实际进入使用年限的国家助学贷款金额支付风险补偿金,按当年实际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金额支付利息。”

    2015年,天津将助学贷款最长期限延长至20年,还本宽限期由2年延长至3年。同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切实减轻借款学生的经济负担,“能肯定的是,每一笔贷款都应贷尽贷,没让一个贫困生因此失学。”

    谁的助学贷款逾期未还?

    走访中,不少高校学工部老师告诉本报记者,近年来,随着银行将助学贷款违约记录上传至央行,记入个人征信,直接影响欠款人将来买房、买车等行为,“确实迫使一些逾期未偿还的毕业生主动回来结清贷款的欠款,”国家助学贷款的逾期未还率在各高校较前些年均有明显下降。

    然而,仍有些学生还没意识到逾期不还将给自己人生留下难以抹去的“信用污点”。在天津市高校较集中的西青区,当地法院2016年共审结涉银行商事合同案件264件,其中助学贷款合同纠纷85件,约占比32%。

    西青区法院民二庭庭长秦永震告诉记者,这些助学贷款合同纠纷案的案情大致相似,均为被告因家庭困难,向原告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可被告毕业后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基本上都是银行催收未果,对法院提起诉讼。”

    分析案件成因,秦永震认为,一部分原因是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家庭确实比较困难,加之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还款能力较低;还有一部分是当事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诚信意识,不认为拖欠银行贷款是严重违法行为。

    由于国家助学贷款还款周期长,很多学生毕业后去外地工作,换了地址和手机号,银行以及法院通过申请贷款时在银行留存的电话,已联系不上本人,“要么停机,要么空号,法院传票也难以送达,大量案件不得不公告送达和缺席审判。”由于联系不上被告人,也造成法院执行难的尴尬,“逾期金额最高几万元,最低可能只有几十元,可因为与被告人失联,执行成本太高。”

    秦永震表示,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及失信惩戒制度的不断完善,信用记录将成为公民的“第二身份证”和“经济通行证”,“一定要增强诚信意识,避免被贴上诚信不良的标签,对自己将来的工作、生活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天津医科大学的学生调研小组进行了《大学生助学贷款诚信问题》的调研,针对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诚信缺失问题,向天津医科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五所高校的近5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造成助学贷款违约行为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就业情况不佳、诚信意识缺乏和对欠款缺乏约束力。

    南开大学学工部老师杨蕊也认为,分析未按期还贷的学生情况,首先还是学生主观上存在着不重视个人信用的问题,“有不少学生并非恶意欠款,往往只是因为利率调整,还款数突然增加了几十元他们却没注意,这是造成逾期的一个主要原因。”也存在个别学生,确实家庭贫困,又临时遭遇天灾人祸等突发意外,难以偿还贷款,“这种情况,学校也会启动救助机制,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一位市属高校学工部老师告诉记者,也确实存在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薪水太低,造成还款困难的情况。若一名大学毕业生工作后每月薪水2000元~3000元,每月除去租房和生活费已所剩无几,“还贷期正是学生参加工作不久,确实不容易。”

    天津市教委学生处负责人表示,天津市高校已经把诚信教育纳入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南开大学等许多高校,新生听到的第一课往往是关于诚信的教育,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邀请贷款银行工作人员与学生座谈,也成为很多高校的必修课。这不仅是让学生明晰还贷的操作流程和具体办法,更是帮助贷款学生认识诚信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应该成为每位学生的立身之本,成为一种生活信念,“助学贷款合同确定了银行和贷款学生之间契约关系,也希望贷款学生通过一次合同的签署增强他们的合同意识。”此外,还尽可能地加强信息档案建设,畅通贷款学生联系渠道。学校在组织学生与贷款银行签订还款确认书的同时,还建立相应的贷款毕业生档案,确保学校与学生间能够保持顺畅的联系。

    2012年开始,天津市教委与农行天津分行建立违约贷款催收工作机制,利用电话、电子邮件、校网、班级QQ群、同乡会等信息平台,全方位、多角度查找欠款学生去向,积极开展催收工作并做好催收记录(含贷款逾期主要原因、是否能够归还欠款、有效联系电话、其他联系方式、催收人、催收日期等内容,最终,贷款学生是否按合同还款、还息,这些信用信息都将计入个人信用档案,信用记录将伴随一生。

    守信是最基本的品质

    朱才英出生在海南儋州的一户农村家庭,如今已从天津医科大学毕业,被保送至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读博。她清楚地记得,2011年考入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时,村里人问她的一句话:“你没钱怎么交学费上学?”

    的确,朱才英家实在是拿不出任何钱供她上学,父亲因看病还欠着几万债务,母亲体弱需常年服药,家里还有在读书的弟弟妹妹。她形容当时无助的自己,像一只鸟儿缺失了羽翼,而助学贷款给她插上了翅膀,“从那时起,我有了展翅高飞的能力。”

    在她看来,这不同于普通的贫困生资助,更像是一份需要靠自食其力来偿还的信任。本科毕业后,她便按照还款协议开始按期还款。虽然自己还在上学,研究生补助也不多,但是她靠兼职打工等办法,坚持每个月按期还款,“今年6月我开始偿还本金部分贷款,我也会一直坚持按期还款,”她认为,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

    在天津医科大学,像朱才英这样的贫困学子为数不少。据该校学工部老师刘静说,以护理专业为例,贫困生比例高达57%,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比例也较其他学校高一些,“前些年来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还有些扭捏、怯懦,现在都很大方直接,完全没觉得跟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

    据统计,多年来该校从银行申请到的贷款累计达6147.63万元,共有2962名同学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下,得以安心完成学业。截止到2017年累计2722名贷款学生毕业,贷款进入还款期。部分学生已全部还清贷款,其余学生在学校的帮助指导下,全部与经办银行签定了还款协议,并填写了工作单位和详细的联系办法。截至2017年,学生逾期违约情况鲜有出现,没有出现一例恶意欠款。

    刘静分析,作为医学院校,非常看重医德、品德的培养。为了培养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天津医科大学为每个贷款学生建立了诚信档案,还设立了与贷款学生沟通联系的绿色通道。与此同时,该校毕业生就业相对比较稳定,主要去向是各大医院和医疗机构,“普遍收入稳定,薪酬也不低,还款压力不大”。

    最让刘静感慨的是那些受助学生的变化,她记得一个一年四季只穿着一双黑布鞋的女孩,“入学时眼神不敢与人直视、非常不爱说话”。四年后一次新生与老生的交流座谈上,“黑布鞋”作为学长坐在前面侃侃而谈,她神采飞扬地给学弟学妹们讲起自己初入校门犯过的傻,校外兼职上过的当,以及助学贷款给她带来的自尊和自信,“谈吐特别自如,也很风趣。”那一刻,刘静一下子明白了,人生中可能恰好需要一个小小的支点,当初只需要很小的力气轻轻一按,真的可能改变人的一生。

    国家助学贷款就是那个小支点,在它的撬动下,实现了教育公平,也培养了大量的不同专业的优秀人才,“培养了许多具备热爱、感恩、勤奋等优秀品质的高水平人才,这也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有力地推动信用社会不断前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07日 T03 版)

让信用成为人生支点
还贷逾期:恶意的少 大意的多
24年的“良心债”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