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雨前一阵子在微信朋友圈晒的一组盾构机图片着实让他“火”了一把。他自豪地举着手机给周围的人看他收获的点赞数:“上大学前怎么也没想到有这么好的教学条件,很多人都羡慕我们有这个‘巨无霸’。”
胡雨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2016级学生,他所说的“巨无霸”是学院与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学院用于地铁区间隧道施工的土压平衡盾构机。这台盾构机,直径6.34米,重500吨,折旧后的价值2600万元。为了给它安个“家”,光从上海运到常州,就花了3天时间用20多辆卡车耗运费近100万元。同时,学院耗时1年,开辟专门场地花了3000万元来承载和运营它。
今年11月,以这个盾构机为主体的常州首个绿色建筑技术馆揭牌。胡雨说:“开馆后,徐老师带我们进行现场教学,我们已开动过盾构机了。”
胡雨所说的徐老师是该校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徐永,今年刚获得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也是该学院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据徐永介绍,上海城建公司提供的盾构机主结构为法国FCB工程公司盾构机体,设备经过多次升级改造,运进学校后又对盾构机体操控制系统、管片拼装系统、电力系统等多个模块均进行了换新升级,可充分满足培训和实训教学的需要。
可别小看这个盾构机,据上海城建公司机顶公司经理陈如发介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发展,中国对盾构机的需求占到了世界的60%。曾经一度,中国盾构技术不成熟,只能从德国或日本进口,造价往往数亿元人民币一台,若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则要请国外专家来修理,动则需要每天近万元的工资。后来国家盾构及挖掘技术科研团队攻关成功,才让中国由盾构机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但当前地下工程施工行业人才紧缺,具有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缺口很大。陈如发坦陈,地下与隧道工程行业从业人员很多没有受过培训,盾构施工人员专业性要求高,需要经过一定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岗位。因此,公司才想着,让真实的盾构机进驻学校,给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才能有助于培养契合企业、行业所需的盾构人才。
2017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目前全国已批准43个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人才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据悉,国内地铁建设已进入高峰期,综合管廊建设也势在必行,未来技术人才缺口在30万以上。
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袁洪志介绍,2016年,该学院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招收了1个班,2017年扩大到两个班,2018年将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招生计划数。“这是适应了国家高端产业发展,会使学生获得‘高端’就业。”袁洪志说,未来,校企还将开展盾构机操作规程和行业标准建设,探索建设盾构机驾驶技能鉴定工作站、“华东地区盾构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等。
与当初填报专业“看名字”的胡雨不同的是,同班同学吴为明显“有的放矢”。吴为说,高考后填报专业听取了从事隧道与桥梁施工行业的姑父“地下与隧道这个行业前景非常好,很多城市都需要”的建议。在听说学院和上海城建公司合作,公司提供盾构机,班级成为公司“订单班”,学生提前被公司预订后,吴为的姑父特地嘱咐他:“你们今后就业的行业起步月薪8000元。这个公司更是行业‘翘楚’,你要好好学,争取毕业后顺利进去工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国胜 通讯员 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