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90后桥隧工兰渝铁路上挥洒青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贾国庆 黄贵彬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19日   04 版)

    隆冬时节,秦岭山区云雾缭绕、寒气袭人。在兰渝铁路陇南工务段姚渡桥路工区,天还没亮,桥隧工余蒲建和工友们就已出发,他们要跋山涉水,给开通不久的兰渝铁路桥梁和隧道“把脉问诊”。

    余蒲建是姚渡桥路工区工长,工区里15名职工都是90后小伙子,25岁的余蒲建是这里的“孩子王”。这群来自河北、陕西、青海等地的年轻人,日常工作就是检查、维修兰渝铁路上的12条隧道和16座桥梁设备。由于管内桥隧长度占全线的97.5%,线路几乎除了隧道就是桥梁,工作任务在全段最繁重。

    枫相院站是兰渝铁路沿线的一个小站,四面环绕的秦岭阻断了这里与城市的往来。余蒲建所在的姚渡桥路工区建在离这个站10公里的西秦岭隧道出口处,一个群山环抱的山坳里。

    自从兰渝铁路开通以来,余蒲建和工友们就一头扎进了大山。为了及时发现设备隐患,余蒲建每天和工友们拿着专业检测工具,检查管辖的桥梁和隧道设备状况,在长达28.236公里的全国铁路第二长隧西秦岭隧道,他们已记不清走了多少个来回。

    阴暗潮湿的隧道里粉尘大、不透风且含氧量低,灰尘呛鼻扑眼,时常会让这群年轻人吃不消,检查一段时间后,大伙儿必须躲进隧道避车洞里喘口气。早上进隧道时,他们戴的是雪白的口罩,出来后口罩跟用墨汁洗过似的,他们的脸上、眉毛上、鼻孔里也都是黑黑的一层灰。每次检查完西秦岭隧道,大概要走6万多步,看着手机微信运动步数一直在朋友圈前列,大伙儿兴奋不已。

    由于山区铁路交通不便,工人们只能乘坐大巴车前往作业现场,最远的地方需要走将近三个半小时的崎岖山路,上坡、下坡、连续转弯……一路颠簸后,有的工友头昏恶心,经常会从车上冲下来呕吐。“在关中平原生活惯了,到姚渡桥工区后,才真正感受到了天旋地转的感觉,不过时间一长,对‘晕车’已经免疫了。”23岁的冯雷笑着说。

    在这里,要当好一名桥隧工,必须练就“上山下河”的本领。登高作业是铁道工的必修课。检查桥梁墩台,有时要登上几十米高的桥墩,小伙子们系着安全绳,在空间狭小的墩台上,猫着腰检查桥梁支座。为了避免检测支座时造成误差,即使列车在头顶桥梁上驶过产生震动,他们手里也没停止作业。

    “以前在老家爬房顶都害怕,现在一切都已经习惯了,即使刮大风,也不会有一丝恐慌。”来自河北石家庄的职工叶慧说。

    姚渡桥路工区位置偏僻,距离最近的镇子有20里山路,距离陇南市有160里山路。这群年轻人要想走出大山,得翻山越岭,大伙儿平时在工区里,只有回家探亲时才出山。

    藏在深山中,小伙子们“谈恋爱”就成了奢侈的事。工长余蒲建是工区里唯一的已婚者,“五一”假期,他在陕西渭南老家完婚后就匆匆返回工区,婚后只和妻子见过一面。25岁的王亭是工区的大龄青年,前不久回延安老家探亲时,家人安排了多场相亲,和几个姑娘也互留了联系方式,但随着他返回工区,“所有的计划都泡汤了”。

    为解决年轻人的现实困难,陇南工务段给工区配备了净水机、冰箱、电视机、乒乓球台,还接上了WiFi。大伙儿还齐心协力,把工区小院的乱石杂草运走,翻成一块块菜地,种上西红柿、辣椒和茄子。工区每个月还要搞一次厨艺大赛,用自己种的新鲜蔬菜烹饪美味。近期以来,段团委也正在和地方单位合作,筹划相亲活动……

    秦岭深处的这个90后班组里,15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亲如一家,每天一列列火车平稳驶过,他们才能歇下脚步,安心睡去。“既然干了这行,就得干好。”小伙子们都知道,铁路桥梁和隧道设备无小事,作业标准差1毫米都不成。

    经过余蒲建和工友们的精心养护,这段地形条件最复杂的山区铁路,自去年开通以来,桥隧设备无C级以上病害,成了全段最放心的优质设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贾国庆 黄贵彬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12月19日 04 版

90后桥隧工兰渝铁路上挥洒青春
以更大力度投资“强国一代”
浙商大:思政教育“磨亮”青年底色
初中在校生超过2000人的县应建设一所高中
宁夏海原支行:踩着牛粪干金融
团山东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