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甘肃宕昌念活一本“药材经”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20日   01 版)

    寒冬时节,在甘肃陇南的大山里,农民收完了山上的中药材,正合计着怎么卖个好价钱,小山村一派喜气。

    在大山深处的宕昌县哈达铺镇召藏村,当记者走进兴旺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时,社员们正忙着晾晒院子里的药材,并对药材进行归类,再将分好类的药材进行捆扎。包装好的药材整齐地码在院子里。

    “村里每家每户都在做药材生意,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召藏村兴旺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新全说,近年来,村里大多数人都加入了中药材合作社。

    清早的山区异常寒冷,高新全带着合作社社员却干得热火朝天,他随手拿起一根晾在外面的黄芪,讲述起自己的“发家史”。

    50岁的高新全是召藏村的致富带头人,他从2000年就开始尝试种药材,最后,黄芪、党参、大黄都试种成功。这些年,他一边学技术,一边跑市场,种的药材品质越来越高,价格也越来越好。

    高新全尝到了种药材的甜头,“第一个盖上了两层小洋楼”。他想着做大规模,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2014年,在高新全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全村大部分人家都加入了合作社,大伙儿将自家的地腾出来,按科学方法种上药材,一起劳动、一起收获。

    这个取名“兴旺”的合作社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自2014年春天成立以来,社员不断增加,如今,村里8户贫困户也被吸收了进来。

    “以前种粮食,靠天吃饭收成不好,一年忙下来手里没几个钱。”高新全的媳妇张选英是种药材的一把好手。以前种完庄稼,张选英都会到新疆摘棉花,辛辛苦苦好几个月,只能挣几千元。如今,她带领村里妇女种药材,不用出门,一年能挣好几万元。

    今年,兴旺合作社利用流转的155亩土地,种植当归60亩、黄芪30亩、党参65亩,还建成了20亩当归种苗繁育基地和30亩党参种苗繁育基地。种植面积扩大,药材的产量也在增长,可今年的市场行情并不好。“去年黄芪在成都市场卖70多元,今年只能卖50元。”价格跌了很多,但高新全和社员都不是很着急。

    “兰渝铁路帮了大忙。”高新全说,从陇南运药材到成都,以前一车运费得6000多元,且路上时间长,花费大;如今,兰渝铁路一开,一车运费降到了2000元。“早上一发车,下午就到了市场,晚上就能数票子”。

    除了运费大大降低,铁路也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往年,陇南药农都要自己出去找市场,现在,很多药商直接坐火车来到了家门口,看到品质好的药材就直接下订单。收获季节,很多药农坐在家里选着订合同。

    “自己产的先压一部分,卖掉的钱再收一部分,过年看行情再出手。”这两天,高新全和社员们筹划着,要变挑战为机遇,趁着目前行情不好,筹集一部分资金向周边散户收购药材,等开春看行情好了再出售。“药材得种,生意也得做。”高新全说,现在的农民,挣钱的门路到处都是,“就看活泛不活泛”。

    虽时值隆冬时节,兴旺合作社的社员们都没闲着。“以前男人们这个时候都聚在村头打牌,如今心里都有一本账,起早贪黑收拾药材。”张选英说。

    在宕昌县农村,和召藏村一样,近些年来很多农民都种起了中药材,农民的钱袋子正一年年鼓起来。

    记者了解到,宕昌自古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誉,中药材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品质优良。近年来,该县着力提高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标准,提升中药材品质,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稳定在40万亩,年产量8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5.5亿元,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带动贫困户7000多户。

    “去年每户收入8万元,今年要达到12万元。”在堆满药材的农家小院里,高新全给大伙儿算着账,院子里洒满了欢声笑语。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12月20日 01 版

四川团组织用规范夯实服务青少年基业
“中国声谷”发出“强国一代”创新之声
中央部级单位有关负责人首次出庭应诉
甘肃宕昌念活一本“药材经”
共青团改革让苏明娟遇见人生新坐标
社区里的“文化大餐”
图片新闻
强国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