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文化中国讲坛金秋话中西之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鄢光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21日   05 版)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钱乘旦教授 摄影:刘昶荣、姜蕾、金鸽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沈卫荣教授 摄影:刘昶荣、姜蕾、金鸽

    北京大学南亚学系湛如教授 摄影:刘昶荣、姜蕾、金鸽

    11月11日,2017年度文化中国讲坛·秋季讲座“中西之间——多维视角下的中外文化交流”在北京举办,主办方表示,此次讲座是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一次文化交流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包容与开放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

    本届讲坛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社、北京横山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横山精舍、稽山书院协办。著名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钱乘旦教授、万科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沈卫荣、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教授索罗宁作了主题讲座,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及多位艺术家出席,为大会增辉添雅。

    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天津市文联主席、横山书院院长陈洪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认为文化中国讲坛历经多年发展,正是不忘初心,方迎来如今的累累硕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下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文化中国讲坛将为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贡献力量”,本次讲坛正是以对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深入探讨为主题。“‘包容’与‘开放’是中华文化的两大重要特征,我们应当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才能开拓更加阔远的未来。”陈洪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讲话。姜昆说,当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已经站在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个新起点上,一定要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充分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文化熏陶的重要性。“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只有高度文化自信才能迎来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张坤和大家分享了一点体会:“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报告对青年寄予殷切希望,青年强则国强。《中国青年报》也刚刚提出来‘强国一代·中国梦’,在身体强、知识强、技能强之外,更意味着素质强、文明强、文化强。”

    文明的多样性才是人类文明的基本道理

    当天上午,钱乘旦教授展开主题讲座《文明的多样性与人类共同的未来》。在讲座的结尾,钱乘旦教授总结道:“文明的多样性才是人类文明的基本道理。在相互承认彼此的平等和同样的发展权力基础上,我们才能够看得到这个世界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状态,就是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看到的是经过了现代化的、世界性的运动之后,文明正在回归。越来越多新的国家、新的地区,依赖自己古老文明的优势,取得自身的发展,并且为整个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我会说,文明的回归,而不是文明的冲突,回归意味着多样性的相互承认,回归意味着文明之间的平等地位重新恢复,回归也意味着一个新的轴心时代的到来,而它的辉煌将会被以后的历史证明。”

    多闻多思不同视角了解中华文化

    当天下午,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为大家奏响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与《查尔达什舞曲》。作为国际乐坛最杰出的中国小提琴家之一,也是第一位夺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吕思清以其精湛琴技,为大会平添古典音乐之美。吕思清表示,他以中国文化为傲,以传达中国文化为责,“愿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和祝愿传递给世界”。

    索罗宁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中亚文化交流及西夏文化》主题讲座。索罗宁认为,西夏之所以神秘的原因之一是西夏人有两套语言和看法。

    沈卫荣教授主讲的《寻找香格里拉——中西视野中的西藏和藏传佛教》给大家带来了新的视角。沈卫荣说,多数西方人意识中的西藏并不是一个真实的西藏,它集中了后现代西方世界所渴望的所有美德和理想。沈卫荣教授分析了产生这种认识的来源和成因:“整个西方妖魔化和神话西藏的历史,实际和西藏本身关系并不是很大,是西方人的一部社会文化变迁史,所以对想象的西藏的热爱不是对现实西藏的热爱和向往。”沈卫荣说,“真正要了解西藏,我们要自己去看,自己去学习。”

    王石则以《三座山峰——登山、环保和健康运动的人生感悟和历程》为题,讲述了自己的探险、环保、求学等历程,以及感悟。52岁登顶珠峰成为中国人年龄最大的登顶者,让他从个人英雄主义情怀过渡为坚定的环保主义者;再到2011年至哈佛攀登知识高峰,展示着一位中国企业家的国际视野与人文沉思。

    讲座的华彩乐章是最后的“迦陵妙音”环节。迦陵是叶嘉莹先生的笔名,在叶先生开始讲座前,中国传媒大学的两名学生朗诵了叶先生的长诗《祖国行》。接着,青年歌唱家吕薇首次演唱了叶先生作词、孙丽云老师作曲的《水云谣》,这是叶先生近半个世纪前作词之后重新谱成曲并演唱的作品,“作为送给先生的礼物,祝叶先生健康快乐”。

    叶先生此次的讲座题目是“《迦陵诗词稿》中非言志的隐意识之作”,叶先生讲了自己诗词创作中的故事,时而的幽默话语让听众瞬间忘记了先生95岁的高龄。

    叶先生在故事和幽默之间,给听众在诗与生活之间、梦境与意境之间搭起了一座桥,让后辈通过这座桥,看到诗人在创作中最不为人之知的一面。叶先生以自己的故事,给了听众一个更深入感受诗歌之美的路径。

    讲完,全场起立为叶先生鼓掌,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本次讲座画上圆满的句号。“叶先生在耄耋之年还精神矍铄,可以继续做诗中的梦和梦中的诗。”横山书院发起人之一、北京大学南亚学系教授湛如说,“最后,我代表主办方,向长久以来支持文化中国讲坛和横山文教事业发展的师长与领导表示诚挚的敬意,对协办单位及莅临现场的所有人表示感谢。”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鄢光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21日 05 版)

文化中国讲坛金秋话中西之间
叶嘉莹 不须浇灌偏能活,一朵仙人掌上花
王石:人生后三分之一的四件法宝
西夏王国的两张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