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政府辟谣雾炮车作弊 为何民众依然怀疑

杨三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21日   02 版)

    民众之所以在一些调查结论出来之后高喊不相信,或者是因为的确存在故意歪曲事实的现象,或者是官方通报在方式上、态度上出了问题。虽然是事实,却让人觉得有阴谋,明明拿着一手好牌,却给打烂了。

---------------------------------------

    用雾炮车高频次、长时间对着环境监测点进行喷洒,这是想干嘛?据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零距离》报道,近日,江苏常州金坛被曝出有两辆多功能抑尘车(雾炮车),长期对着金坛区两处环境监测站附近进行喷洒,噪声扰民。当地民众就此怀疑是环保部门在作弊,试图用这种方式降低污染数据,从而交出漂亮的环境“成绩单”。

    对此,常州市金坛区多个部门回应称,喷洒在监测点附近并非有意为之,而是操作工偷懒所致。同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没有受到影响。不过,这一回应并没有得到公众认可,“有人相信吗?”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等不相信或者调侃的留言,充斥着新闻评论区。

    雾炮车喷射的水雾颗粒极为细小,的确可以发挥液雾降尘,分解淡化空气中的颗粒浓度、尘埃等作用。如果用雾炮车对着空气质量监测点采样口直吹,确实能够对采样的数据产生影响。雾炮车长时间停车喷洒的地方,刚好是金坛区的两个空气质量监测点附近。公众产生怀疑很正常,说到底,这符合经验常识。官方回应称原因是“两位操作工图省事,便在那附近长期停留喷洒,以起到降尘的作用”,虽然比较巧合,但也可能是事实,其实也符合逻辑。但为什么网友不相信官方的调查结论,而倾向于认同自己的判断?

    官方觉得这就是调查真相,背后并没有那么深的水,他们为自己感到委屈。而民众则觉得这不是真相,拿这样的结论就想糊弄人,不是在侮辱大家的智商吗?政府好像陷入了塔西佗陷阱,不管干什么、说什么,动辄得咎。一些官方通报,即便是真相,也难以取信于民,甚至酿成新一轮舆情,甚而进一步损耗政府公信力。难道因为民众是一群不讲道理、不顾事实的“键盘侠”,只要是政府说的,都认为是错的吗?

    显然不是。不久前,四川泸县发生了一起中学生坠楼案,当时引发舆论轰动,流言四起。但是,当警方拿出了细致入微的调查结论之后,质疑声便逐渐平息了,各种流言不攻自破,多数网民也都认同警方的调查结论。民众之所以在一些调查结论出来之后高喊不相信,或者是因为的确存在故意歪曲事实的现象,或者是官方通报在方式上、态度上出了问题。虽然是事实,却让人觉得有阴谋,明明拿着一手好牌,却给打烂了。

    不少舆情事件中,官方反应速度明显加快,但陷入了只有论断、没有事实的误区,结论缺乏详实、客观、充分的论据作为支撑。一些单位更是希望通过“一次性答复”的方式为事件作出最终结论,而无视舆情的后续发展。一些单位虽然接二连三地发布通报,但是没有直面质疑,而是顾左右而言他。这样的回应只能是让公众看到心虚。一些官方回应,内容空洞、态度冷漠、语言生硬,看不到丝毫的人文关怀和沟通的诚意,动不动就是要追究“造谣者”的责任,不仅无法消除民众的疑虑和不安,反而让民众在官腔官调和满满的套路后,看到了高高在上的权力。

    就这次雾炮车事件而言,如果确实是操作工偷懒所致,官方在回应时,如果不是简单陈述结论,而是还原调查的过程、公开相关数据,用详实的细节和数据,向公众说明原因,并交代是否对空气检测数据产生了影响等,得到的反馈想必会大不一样。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素质不断提高,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也愈发强烈。面对民众的质疑和不信任,政府部门不应该只是自叹委屈,抱怨民众“不善良”,而更应该从自身角度进行反思。回应质疑时,不仅要快速及时,更要完整、全面,要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思维,用耐心的沟通取代单向的通报。要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要表现出对民众知情权、监督权的尊重,尤其是对民众智商的尊重。

杨三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21日 02 版)

部级单位负责人出庭 行政诉讼不再“告官不见官”
教育强县也要发展好小规模学校
既然是企业 乔家大院就该按市场规则运营
政府辟谣雾炮车作弊 为何民众依然怀疑
《芳华》:他们在被放逐的命运中实现了理想
他们需要的未必是同情而是尊重
WiFi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