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大瑶山来了位“羊倌”书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25日   06 版)

    “来尝尝正宗的大瑶山七百弄羊汤!”

    在2017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上,几位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江集团”)的青年身穿民族服装,卖力吆喝着。沸腾的汤锅里,新鲜的山羊肉经过简单烹煮,散发出阵阵浓香,引来不少参观者驻足品尝。

    这些年轻人是受共青团广西区委邀请,来展示推广扶贫产品的。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百马乡中和村、同社村是西江集团的定点帮扶贫困村,为了帮助大山深处的瑶族老乡实现脱贫目标,西江集团不仅派出青年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还捐赠了170万元,成立“党建引领+集团捐赠+贫困户入股+公司运作+年底分红”模式的产业扶贫公司,通过打造扶贫产业,开发扶贫产品,真正做到授贫困户以“渔”。

    12月10日,西江集团团委书记、扶贫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顾荏朝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次来参加创博会,不仅带来的“羊三品”“山茶油”“百香果汁”等扶贫产品被现场抢购一空,北京一家建筑公司还找他们预订了大量有机杂粮产品。

    修建通屯道路

    2015年10月,时任西江集团百色分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的90后小伙子张祖强来到大化县百马乡中和村担任第一书记时,村里的贫困落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和村地处云贵高原余脉,距离大化县城45公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境内峰峦叠嶂,洼地密布,村庄零散地分布在一个个山㟖里。当时村里27个屯中,20户以上屯通路率才有30%。很多群众出行只能靠双腿,有的屯因为不通路,年轻人为了照顾家中老人,都不敢出远门打工。据统计,2016年中和村的贫困发生率为25.7%,属于国家一类贫困村。

    一到中和村,就赶上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工作,张祖强和村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每天都要入户进行调查。在走访调研中,张祖强经常听到群众说:“如果我们家门口的这条路修通了,家里养的鸡和羊也可以多得些钱了。”因为交通阻碍,当地农民养的猪羊出栏后,还要花钱请人扛到路边售卖,而人工搬运费就要占去大部分的利润。

    道路基础设施的落后不仅阻碍群众脱贫致富,有时甚至给大家的正常出行带来危险和困难。有一次张祖强开车进村时,路上下了点小雨,路比较陡,车一下失去了动力,向后退了20多米,撞上山坡才停了下来,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我一定争取早日帮你们实现修建通屯道路的心愿。”听到张祖强的承诺,刚开始,村民们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有部分群众甚至私下里嘀咕:“这么年轻的书记,能有多大能力?不过是来咱们这镀镀金的。”

    此前,中和村弄桑屯的群众自筹了30万元修了一条通屯路,但因为没有做硬化,路面不达标,坑坑洼洼,拖拉机勉强能开上去,小汽车依然难以驶入。张祖强想先帮弄桑屯的群众完善这条路,不然群众自己费了这么大力气,出行还是不方便。他向上级政府部门打了报告,通过“一事一议”解决了弄桑屯的道路硬化经费。

    弄坡屯的通屯路本来计划在2017年修建,但弄坡屯的贫困户人数较多,村民居住条件差,有的村民甚至还住在危旧的茅草房子里,以前因为路不通,外面卖20元一包的水泥,由马拉进去可能要涨到40元一包,只有把路修好,村民们建房子的成本才能降低,生活才能真正出现转变。张祖强了解情况后,迅速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比计划提前半年修通了弄坡屯的通屯路。

    为了解决修路资金,张祖强跑上跑下协调后盾单位、扶贫办、发改委等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一年多里,中和村筹集道路修建资金400多万元,新(改)建通屯道路约15公里,20户以上屯通路率从30%提升到100%。

    “张书记来了之后,我们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年纪虽小,但很能干,干了很多实事,我们都支持他。”中和村老党员唐毓明激动地说。

    “我们的羊是吃百草、爬峭壁、喝甘露的”

    50多岁的瑶族村民唐青家住弄坡屯的一个山坳里。他和妻子出去打过工,在家种过玉米蔬菜、养过猪养过羊,一辈子勤勤恳恳却始终难以摆脱贫困。去唐青家走访时,张祖强发现,除了交通限制,当地农户散养牲畜,形不成规模,也打不出品牌,是导致村民增收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和村自然条件差,山多地少又缺水。经过认真论证,大伙儿认为发展山羊养殖产业是比较稳健的项目。大化瑶族自治县的七百弄羊,皮脆肉紧,品质很高,养羊也符合当地传统。

    为了确保这一项目稳妥实施,张祖强还到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去了解市场状况和相关的技术要求,当他获悉整个广西山羊的幼羊出栏率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时,更坚定了带动村民发展山羊养殖的信心。

    一开始,由于资金有限,大家商量着建一个小规模的养殖场,养一两百头山羊。尽管这个规模对于一个农村合作社来说算比较大了,但全村贫困户有110多户,这样的养殖规模对于年底给贫困户分红增收依然有些微不足道。

    经过外出考察调研,张祖强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成立一家产业公司,把养殖规模提上去。同时,利用公司的平台做深加工、运输等,在带动当地干部和村民参与公司运作的过程中,教会他们怎么做生意。

    在张祖强的推动下,后盾单位西江集团先后捐赠了170万元给贫困村。2017年3月,中和村成立了一家扶贫产业公司——广西大化西江中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中,全村贫困户总占股48.5%,村集体占股47.7%,能人大户总占股3.8%。通过组建扶贫产业公司,引导贫困户入股参与、红利共享,从而带动扶贫产业规模化发展,持续稳定提高贫困户整体收入,并为中和村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致富实业。

    走进中和村弄坡屯,只见1200多平方米的彩钢瓦结构羊栏依山而建。张祖强告诉记者,考虑到当地自然条件承受能力,把养羊基地的规模控制在了1000头左右。为了保护环境,采用圈放结合的模式,早上给羊喂纯天然的草料、混合玉米,下午三四点时,就把羊放到山上,让它们外出运动,补充其他草料营养。“所以我们的羊是吃百草、爬峭壁、喝甘露的。”他自豪地说。

    “你小子真有两下子”

    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最缺的是资金和销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祖强没少费心思。一次,他在路上开车时听广播,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我承包了一个鱼塘”让他突发灵感——能不能让消费者也来承包一片山地、承包一头羊呢?后来他上网查找案例,发现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早已出现了农业领养的模式,于是他决定尝试在广西推广这种模式:领养者交1000元订金后,公司提供给领养者一头30~40斤的羊羔,然后每月收取80元的管养费。养多少个月由领养者决定,如果认为达到出栏条件了,就可以拿回去自己处理。

    一开始,他发动后盾单位内部的员工领养山羊,慢慢通过朋友圈扩散,并在西江集团的电商扶贫线上交易平台“艾鲜巢”上进行宣传推广,不到半年,养殖场的山羊被城里人领养了500多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除了领养模式,还要有其他模式才能保持养殖场的发展。”张祖强说,现在公司养殖的七百弄羊,除了“互联网+领养”,还有“零售+深加工”及“代管+育肥”模式。通过与当地知名餐饮企业合作,他们对羊肉进行深加工,创立“羊三品”品牌。消费者将真空冷冻包装的食品买回家,按照说明简单加热后,就可以吃到风味纯正的大化羊肉扣、红烧羊蹄和黄焖羊肉了。

    经过“三顾茅庐”,张祖强将七百弄羊推向了南宁华润万家零售集团旗下的高端超市Ole'精品超市,大瑶山里的高品质羊肉卖到了每斤100元还供不应求。

    被晒得皮肤黝黑的城里小伙儿张祖强,如今俨然成了瑶山里一名专业的现代化羊倌。瑶族老乡每次碰到他都高兴地夸赞道:“没想到我养了几十年的羊,还不如你办法多,你小子真有两下子。”

    张祖强算了笔账,到明年春节,公司成立近一年时,年利润100万元、平均每个贫困户分红4000元的目标将有望实现。

    “下一步,我们要把公司做成龙头企业,把产业做大做强,村里有了稳定的集体经济,还要配套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在村道两旁修建绿化带,在空地建设一个凉亭和运动场让村民休闲纳凉……”张祖强正在给瑶乡百姓描绘一幅中和村的美丽蓝图。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25日 06 版)

大瑶山来了位“羊倌”书记
“把我学到的带回西藏”
“只要音乐一响起,我就会跳起来”
昆明盘龙区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制度
贵州黎平:“非遗”巡游闹侗年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