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e+人

中国唱诗班:让“中国风”动画还原历史打动人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傅晓羚 记者 朱宏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29日   06 版)

    动画短片《相思》中的少年王初桐和六娘

    耳畔响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声,穿破黑暗,一颗晶莹剔透的红豆瞬间绽开成一把红色的油纸伞,穿梭于市井巷陌和寒来暑往间,牵出回忆里一段才子佳人青梅竹马、却无缘厮守的爱情故事……

    今年,一部以清朝嘉定名士王初桐为人物原型的“中国风”动画短片《相思》几度在社交媒体引发刷屏,上线10天内短片全网点击量超过1亿次,并在近期拿下了亚洲地区原创动画赛事日本TBS大奖赛中国区金奖。从《元日》《相思》到《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这个完全由中国青年团队独立原创的“中国唱诗班”手绘动画系列,将古典诗词文化、水墨形式的江南民居画面、充满心思的构图和细节等元素有机融合,被网友称为“‘中国风’动画的最佳打开方式”。

    还原历史,不能被观众看出“破绽”

    每部短片点击量过亿次的成绩,并没有让导演彭擎政感到太多意外。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不管是服装设计、画面构图,还是人物台词、时令民俗等等,任何一个短片画面中的元素,在设计中都需要根据历史文献,进行反复考证修改,“让片子像它应该有的样子,才能独一无二。”

    《游子吟》里的主角、清代考据大家王鸣盛为官时所穿朝服的领子是怎么样的?王鸣盛家的灶台是否符合那个年代的原貌?英文翻译中“内阁学士”的准确表达是什么?《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考场卷子上的文字格式是否遵照史实?《元日》红灯笼下面是否应该有黄色的流苏……

    “这些细节都要通过考证不断去细化。”尽管一些细节在画面中并不起眼,但用彭擎政的话说,一切“都逃不过观众的法眼”。为了让作品“独一无二”、“能够被记住”,并在细节上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特别较真儿的主创人员需要长时间“泡”在各类人文历史资料中,翻阅各种典籍,向编剧李夏恩及故事发生地嘉定本土的历史顾问徐征伟等专家求证,才能确定人物服装、发型、长相,以及分镜头场景,以期“不被观众看出漏洞破绽”、“经得起历史考证”。

    从撰稿、设计分镜头脚本动画,到剪辑、配乐、后期合成等工序,在6~8个月的创作周期中,画面中一些普通的物件、摆设也没有被“放过”,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相思》中,扇面上的蝶恋花图案、蜕变展翅而出的红色蝴蝶、一次次关于梨(谐音“离”)的叫卖声等,都依据剧情发展分别被寄托了特定隐喻,光是作为背景出现的房屋对联,就在不动声色中被换了3次。

    一场大雨中,少年王初桐撑着红伞,踏着泥地一路小跑,敲开了青梅竹马的六娘家门,细雨润湿了门边的红色对联——“倚案诗书得真趣,推窗花草生远情”。随着主人公成长,青年时代的六娘倚门待意中人至,一旁的对联换成了“花落为添疏鱼影,柳飞欲伴春燕归”。而到了六娘出嫁之前,对联已然悄悄变为了“巧借花容添月色, 欲逢良夜度春宵”,暗示着主人公心境和岁月的变迁。

    注意衣角的水渍、口型碎碎念、裹脚的人都是小碎步……在分镜头脚本绘制阶段,彭擎政总是习惯用红色的小字在画面需要的地方进行标记,“把分镜头掐到很细”,提醒负责剪辑、后期等环节的工作人员。他们期望的是,影片不仅成为一个有故事的动画作品,还是可以管窥一个时代风貌的绘卷。

    写意抒情,内敛式表达更容易打动人心

    出生于南方的彭擎政对于雨天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在原本没有下雨场景设计的《相思》动画短片中,雨天的特效占据了总时长的近三分之一:初生的花叶在春雨中摇摆,长衣和裤脚在奔跑中被细雨润湿,连绵的雨水沿着屋檐落下、汇入江河……在他看来,梅雨时节的氛围可以让画面变得更温润,将观众的情绪和观感都调动起来。

    起初,这个常居北京、以85后90后为主体的团队对于江南的时令和环境并不熟悉。为了还原南方梅雨季节的感觉,彭擎政带着他们跑去上海嘉定采风,油纸伞、桥梁、水道、古墙上的青苔等等,就这样被画笔勾勒、定格成了二维动画里的形象。

    “9分45秒,勾起嘉定800年乡愁”,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官方微博“@嘉定发布”这样评价。据了解,“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项目由中共上海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出品,旨在普及中华优秀文化。除了青年导演彭擎政,还汇聚了监制兼剪辑指导林旭坚、青年历史学家兼编剧李夏恩、作曲家易凤林、90后音乐制作人韦卓成等中坚力量。他们通过发掘,让每一部短片里充满了“嘉定”元素。

    在故事情节的呈现和情感抒发上,主创人员则选择了“显而不露”的方式。

    《相思》中,听到为六娘出嫁而响起的爆竹声,再也坐不住的王初桐一路冒雨直跑到六娘的家门前,那只想要敲门的手迟迟停在半空,最终,隔着紧闭的门,两个人没有再见面。没有人知道,从王初桐脸上滑下的痕迹,是雨水还是泪水。

    “短片中的人物很少有大哭的时候,即便是极度悲痛,也很少让观众看到角色实际哭的脸。”彭擎政表示,短片所需的强烈情感,不应单纯依赖主人公“大哭”等显著的肢体动作所带来的感官刺激而产生,无论是六娘的掩面而泣,还是《游子吟》中幼年王鸣盛的轻声啜泣,都是借助表演、镜头节奏等写意性的方式渲染,正如古典诗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内敛式的表达更容易打动内心”,他强调。

    这也正是编剧李夏恩所想要的效果。尽管不断有网友为王初桐和六娘这对有情人不能见面而着急,在李夏恩看来,符合旧时年代的内容设定才能够回归真实,“那种郁结在心中隐而难发的相思之情,似乎才代表了中国式爱情的真谛。”

    推陈出新,用“中国风”讲中国故事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的彭擎政已不是第一次接触“中国风”的动画制作。在校时期,他的毕业作品《诺言》就以细致的分镜头设计,以及中国传统风格在动画中的有机运用,获得第三届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学院奖”最佳短片奖、最佳导演奖和ASIFA中国(世界动画协会组织)最佳动画短片奖。从那以后,他便打算沿着“中国风”的路子走下去,做出拥有中国人自己风格的动画片,“宁做精品,不做‘行货’。”

    这在短片的定位和制作上有着直接的体现。彭擎政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相对于许多其他的动画作品,“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在继承了传统的二维动画手法的同时,融入现代的动画线条和填色方式,并用国画水墨的方式处理场景美术效果,“不会让观众从‘中国风’的场景中,感觉到日式风格或者美式风格掺杂”。

    但这也给计算机上的后期制作带来了挑战。据了解,为了尽可能在二维空间中营造三维空间的感觉,达到更好的观影效果,后期工作人员需要用专业软件模拟真实摄像机的推拉摇移、焦点变化,塑造角色场景和道具之间的相互关系;彭擎政解释,“相对于传统的动画语言(如在人物额头画黑线表示‘尴尬’),片子更多采用镜头语言,因此在表现上更偏影视化”。此外,追求纯手绘的画面效果,也对计算机模仿手绘式笔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彭擎政的话说,他们仍希望片子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将质量保持在一个高度不会降下来。

    在2015年12月完成的《元日》中,“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完成了基础风格奠定。“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伴随着朗朗上口的《元日》诵读声,一个个明代嘉定春节的传统习俗通过儿童化的视角串联起来,跃然于屏幕上,成为了古典诗歌和传统文化的生动注脚。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在观看中“眼前一亮”,主创人员在第一部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他们把《相思》放在江南特有的梅雨季场景中,设置了具体的主角来讲述以王维的同名诗为背景的爱情故事;《游子吟》中,特意添加了一段童真色彩的魔幻梦境,在增加动画的观赏性同时,让母子间的亲情更加打动人心;《饮湖上初晴后雨》则选在了夜间的嘉定汇龙潭上,挑战大量的夜景和湖水波光等细节处理技法,衬托失意文人的内心活动。

    “细腻的画风中透出气韵流动的传统美,配上了中国历史长河中无数动人的故事”,“以一种新的形式把传统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社交网络上,这一系列动画让不少网友忍不住为之点赞、分享。

    在彭擎政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做“中国风”的表达,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也是“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在没有特意推广传播的情况下,依然能快速受到关注的一个前提。他觉得,完成“品质能让大家接受、故事好看又符合历史,很多人都愿意看”的动画,制作者需要拥有更多使命感。

    “做纯粹的‘中国风’需要使命感,在美术和历史上考究”,这个拥有8年“中国风”动画创作经历的青年导演认为,“普通创作可以天马行空,但是一旦涉及历史,或者与‘中国风’搭上关系,就要时刻想着,当作品成为一个名片展示在外国人的眼里,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该如何去表达?”他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青年人参与进来,围绕“中国风”进行创作,让不同国度、不同年龄的观众在视听中感悟中国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傅晓羚 记者 朱宏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12月29日 06 版

中国唱诗班:让“中国风”动画还原历史打动人心
“淘”了信息却逃不过法律
为了孩子的笑声 他们封锁了整条街道
H5精选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