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员的诞生》大火,我猜可能有不少人像我一样一头扎入视频捧着手机追。个别片段我竟然还反复看了几次,尤其是凌潇肃和蓝盈莹演出的《最爱》。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被人物呈现出来的无力、伤感和坚忍打动,被演员精准的感受和表达折服。
明明是一出人间悲剧,却“悲”得如此不动声色。强悍的命运不容置疑,被裹挟其中的我们不管如何用尽力气抗争,终究也是要“能活一天,便要好好活一天”地继续下去,否则,又能怎样呢?
比起声嘶力竭,眼里那颗转了几圈却始终不能落下来的泪珠更令人动容。优秀演员诠释角色的功力是相当深厚的,他们展示出来的共情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共情(Empathy),是一种对发生在他人(或者动物)身上的遭遇感同身受的能力,是理解与响应他人经验的独特能力,也是一座与他人内心世界建立往来的桥梁。
亚瑟·乔拉米卡利在《你的感觉,我懂》一书中提到,共情不仅是一种感觉或知觉,更是一种抱持理性和恭敬态度的探索过程。探索横亘在世界表象之下的真相,帮助我们面对不断变幻的外在环境,仍能维持平衡与洞察力,教导我们保持弹性,远离偏见,以敞开的心和想法处理人际关系。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共情对群体和种族的维持与进化也很重要。不管人还是动物,面对同伴的遭遇感同身受,能放下自我利益,做出利他行为,群体因此才有机会得以保存,种族的适应能力也得到提高。
虽然共情是一种天生的能力,是生物遗传的组成部分,然而若想运用得当,却是相当有难度的。究竟难在哪儿呢?
我们再来说说另外一个靠共情能力吃饭的职业吧。
就是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传达对来访者的理解。轻率地讲出“我理解你”是咨询中的忌讳,却是新手咨询师难免一脚踏入的雷区。我们很容易站在离来访者远远的地方,鞋袜不染尘,对陷入泥淖中的他频频点头,真诚地说“嗯,我理解你”。
我并不质疑大部分咨询师的真诚,我想说的是,这个真诚还不够分量,不够生动。
我参加的团体督导中,督导师是一位极为资深的业内前辈。有这样一个案例:来访者有孕在身,且处于最危险的孕早期,丈夫非但没有对她关爱有加,反而在外拈花惹草。两人经常为此发生争执,激烈时双方拳脚相向也是有的。一次,咨询刚开始,来访者便伸出手臂,一截“护腕”般的淤青赫然出现在咨询师眼前。咨询师蒙了,她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本能地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咨询师将这个情景带来督导。老师缓缓回应道:看着可真疼!可是,跟身体上的疼比起来,心里应该更疼吧?
我,就是那个寻求督导的咨询师。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泪扑簌簌地落了下来,我知道这句话一定说到来访者心坎儿里了。
与一位有着这般特殊遭遇的来访者工作,咨询师首先要勇敢地沉入对方的生命体验,敢于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境地,敢于感受他的感受,这样才有可能跟来访者在一个语言频段上展开交流。如此传达出的理解才有可能契合来访者的独特心理,可谓独一无二。这一次,咨询师勇敢地跳进来访者的“大坑”里。
就像演员需要深入角色内心去体验他人的人生经历一样,优秀咨询师同样需要出借自己的心智功能,敢于把自我放置于来访者的生命体验之中,那一刻他全然忘记了自己。
“进坑”是传达理解的前提,真正的点睛之笔是后面这句“心里肯定更疼吧”,直捣来访者心窝,恐怕谁也难以再设下心防。
对于观众来说,演员是在演人物还是在演台词,他们很清楚。对于来访者而言,咨询师是站在坑外远远地挥一挥手还是跳进坑里与他们携手,他们也不是感受不到。从这个角度讲,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可能也得是个“戏精”。
否则,一不留神,共情变“尬情”。